且不说钱惟昱在国内徐徐布局,和赵匡胤各自一边恢复国力、加紧军备竞赛;一边在外交场合上貌似云淡风轻地厮杀争夺道义制高点。在开宝二年的初夏,在东海战场上,一幕新的大戏终于要拉开序幕了。
天禄三年五月初一(天禄是选子在日本定的年号,天禄三年等于开宝二年),征夷大将军源满仲以关东尽数平靖再无战事、自己年老不堪行伍为由,奏请去征夷大将军号。经过内大臣藤原为时代表朝廷评议、选子天皇圣裁,准源满仲所请,为表彰源满仲功绩,上“大御所”尊号——就相当于江户幕府时德川家康从将军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一样,仍领畿内大和、和泉、摄津、淡路等四国为世袭领地。不过实际上,这番运作对于源满仲的尊荣待遇影响不大,只是相当于钱惟昱和选子恩准他家世袭数代将军职务而已,作为一种恩宠笼络源氏——
要知道,如今这个点儿还是平安时代,武家建立幕府的历史还没有开始,此前也没有过征夷大将军任命可以世袭的惯例,一般来说都是有战事的时候才任命的总征伐之最高武官。
在源满仲卸任为大御所之后,选子下圣旨册封如今方才25岁的源赖光为“征韩大将军”。在这个封号里面,钱惟昱可是动了很多心思的——按照日本古法,征x大将军的名号本来就不是固定的,本就应该是遇到什么敌人,便命名为征x。只不过历史上除了征夷大将军之外,只有大伴旅人这个讨伐南九州隼人族政权熊袭国的“征隼大将军”是特例。
钱惟昱要笼络源氏彻底帮自己出力,所以世袭高级军职肯定是要允许的,但是世袭也分为普通世袭和“世袭罔替”,前者一般是子孙继承祖辈官职爵位时每一代要降一档,如郡王变郡公、郡公再变成侯爵,县侯乡侯亭侯一档档降;后者则如明朝藩王或清朝铁帽子王一样,每一代都沿用原爵不降级。若是源满仲源赖光父子两代都叫征夷大将军,说不定将来日本便会出现世袭罔替征夷大将军的可能性,这显然很不和谐。如今改源赖光为征韩大将军,与其父不同,以示该职位仍然是因战事而设,那么将来他的子孙该封别的名号也就有祖制依据了,万一将来没有战乱,一级级降级册封别人也没话可说。
……
征韩大将军的名号出来之后,日本国内的人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这定然是朝廷要对朝鲜半岛用兵了。源赖光靠着吴越的背后支持、自己父亲的余威和叔父源满季的帮扶,在一个月之内集结起了六万人规模的日军,到北九州博多津集结。其中组成包括清河源氏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