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有异议的那些地方领主豪族了,只不过不是源满仲、藤原为时等几家钱惟昱心腹嫡系的势力。在日本内战的时候,因为这些人已经做出投靠朝廷的姿态了,自然不好再对他们动手。这就好比对付官僚资本家可以没收,对付民族资本家只能“赎买”,如果乱来的话,显然是要失人心的。
然而内大臣藤原为时无论从大势还是内在都可以说是吴越王钱惟昱的铁杆脑残粉,在看到吴越国的强大改变之后,藤原为时一直把日本地区的落后归罪于朝廷暗弱,导致日本一直形同分封割据,无法进行彻底地汉化改革,如今虽然说汉语识汉字在畿内诸国和九州诸国基本上都普及开来了,但是地方权力分封的问题让日本无法改造成单一制的国家政体,也无法推行省州郡县。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场民族主义战争转移内部矛盾,实现“军dui国家化”,无疑是一条很有参考价值的道路。这一点和后世段祺瑞想通过参加一战来结束民**阀割据,乃至丰臣秀吉想通过进攻朝鲜来削弱九州大名都是一个道理——那两万五千外样名主的军队,便是要在这次战争中打头阵,当炮灰,啃硬骨头的。打完之后,不管剩下多少被淬炼成精锐部队,也都已经被编制缩编,不可能还给原来的领主了。
日本作为岛国,近海海船自然还是不少的,士卒普遍水性也都不错,源赖光按照指示自行筹备了大约一千多条大小船只——其中小早级别的就有近千艘,其余安宅船、关船各或百余艘,或数百艘——足够把六万大军全部渡海运走。
六月中旬,六万日军在博多津以“高丽消灭向南朝汉人政权朝贡的新罗与向日本朝贡的后百济,且一统朝鲜半岛后改向北国契丹蛮夷称臣”为由,正式撕破脸誓师北伐。大军分批上船,三日才装运完毕,后一日即可到对马岛,在对马近海歇宿一夜后次日再航行便直抵釜山。前军第一批便是全部外样军和五千人作为督战队用途的朝廷嫡系军,这一批人在釜山登陆的时候,最后一批军队才刚刚在博多启航呢。
……
釜山港作为高丽对日本的贸易要港,在唐朝时便比较繁华。那时候因为航海技术的落后,日本需要输入的大量中原货物便是要通过釜山这条线转运过来,做转口贸易的。如今这些年虽然因为日本的外贸结构的变更,更多偏向直接和中原贸易,所以釜山只剩下了日本货和朝鲜货的互易,少了转口的大头,相比于晚唐时衰落不少。饶是如此,这里依然是朝鲜半岛上的第一大港。
日军登陆的时候,高丽人完全没有防备,这个年代也没有防登陆这回事儿。以至于日本人的船队直接开到码头上登岸,数万兵马挥舞着长枪倭刀、麻弓剃刀便火杂杂杀上岸来,对于集结于此的高丽人也不鉴别是商人还是
是军队,见人就砍,釜山城本就是港市,港口一侧连汉人城池那般的水门都没有围,城墙到了海边就断了,日军从海上上岸直接就能杀进内城,不过半日就把釜山城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几乎没有活口。高丽军队20多年没有打仗了,武备相对松弛,在数年内战练出胆色来的日军面前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海商王大世也在钱惟昱的指派下做了二鬼子,在倭刀的保护下在釜山登岸,还带上了如今已经被钱惟昱上了做小的外甥女儿金孝恩,打起新罗废后一脉遗族的旗号,装模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