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听到扶苏如此伶牙俐齿,又是面面相觑。
但这次他们都没有说话。
而是一人随意地拿起一卷竹简看了起来。
他们心中满是不屑。
他们可都是和淳于越学识水平相差无几的当世大儒!
这年头,每个老师都是有些密不外传的传家绝学的。
但总之。
都是已经炉火纯青,臻至化境了的。
面对扶苏这个学生后辈。
他们只要随便看两眼他做的注释,就肯定能找出无数纰漏!
而且扶苏短短时间内就对数本典籍、上万句先圣言论做了批注。
自会疲惫交加。
在这样的状态下,肯定会出现更多的疏漏!
所以今天这个主考官的位置。
他们是坐定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便随手翻看起了竹简。
起初。
没有人打算认真去看扶苏的注释。
因为他们骨子当中的骄傲,让他们觉得扶苏这个后辈所做的批注,没有任何认真研读的必要。
他们只是随便翻开一页。
然后从翻开的地方简单扫两眼。
想看看扶苏有没有出现一些低级失误。
若是发现这些问题的话,那么他们就不用浪费时间。
而是可以转而讨论,让他们当中的谁来当这个主考官的问题了。
可是看着看着。
他们便发现了一些不对劲。
这些批注除了字不算好看以外,剩下的地方几乎都是完美无缺的!
不少大儒已经发现了这一点,惊疑地抬头看了看同僚,又看了看胸有成竹的扶苏。
他们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便又开始快速翻起自己手中的竹简。
此刻。
他们的神态都认真了几分。
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在淳于越的教导下,扶苏的底子打得还是很好的。
若是还要从那些简单的言论当中找扶苏的茬,恐怕是没有什么机会了。
他们只能把眼光放在一些晦涩难懂的句子上。
或是那些他们自己知道如何解释,却从来未曾向外透露过的句子。
“不错,这句注释得不错!”
可很快。
就有一个大儒忍不住连连称赞。
而接下来。
剩下的大儒更是想被打开了开关一般,频频点头,甚至互相分享着看了起来。
“这句的注释的确精妙,我觉得正是孔圣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嗯......不错,不错!”
“我手中这句也是,简直让我茅塞顿开啊!”
“太妙了!要我说,殿下的注释才是真正的圣人之言啊!我们儒家恐怕是要出第三位圣人了!”
“我手中这本《大学》看完了,我自认为没有任何纰漏......等等,这《大学》是什么书?”
......
儒家学子倒是不都如淳于越一样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