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怕是让他直接去做大秦的丞相,他都一定能胜任!
话说这么满。
其实是因为姜承奕也没抱太多希望。
这个年代,能看透这句话真正意义的人,绝对是屈指可数!
在第一次科举就能碰到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无异于是大海捞针了!
扶苏倒是不知道姜承奕所想。
他只是觉得,这句话的确很能看出人的品性。
而且姜承奕让他这么去做,肯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所以扶苏想都没想。
就直接指定了这道题作为对策科的考试题目。
而大儒们在思索几分后,也都纷纷点头同意。
其实之前的儒家大儒们也不敢妄下定论,来说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在看了姜承奕留下的注释之后,他们便是恍然大悟。
也知道了这句话若是用来做第一次科考的对策科的题目,是有多么的巧妙!
......
与此同时。
田雨那边也按照扶苏的要求,将外务已经全部沟通完毕。
他已经和各方确保了,各县乡都会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得到题目。
随后同时进行开科考试。
这样既能避免各地考官漏题泄题,又能尽可能保证不会出现一名考生去往两地,考两次试的情况发生。
这一切还都要仰仗姜承奕所发明的造纸术。
有了轻便的纸张提前抄录卷纸,才能做到如此保密,保证不提前泄题。
便可以尽可能保持首次科举县试的公平。
而扶苏等人则是从咸阳南下,一路行至了徐州的治所。
他们要在这里监督一场考试。
为天下做表率,开先河!
......
而扶苏不知道的是。
一位原本应当在未来大放异彩,甚至青史留名的,汉朝第一丞相。
现在时任沛县主吏掾的文吏。
正焦急的。
等待在科考的考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