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古色古香、弥漫着神秘气息的老医馆里,阳光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透过斑驳的窗棂,在地上洒下一片片金色光影,仿佛给整个医馆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黄帝最近被肤胀和鼓胀这两种病勾得好奇心爆棚,这不,瞅见岐伯正对着针灸铜人研究得入神,便迈着沉稳的步子,慢悠悠地晃了过去。
黄帝清了清嗓子,满脸疑惑地问:“岐伯啊,我最近对肤胀和鼓胀这俩病可太好奇了,心里琢磨了好久。你快给我说道说道,这两种病能不能用针灸治呀?我都快想破脑袋啦!”
岐伯一听,赶忙放下手里的针灸工具,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笑着说:“黄帝您问得好哇!这肤胀和鼓胀啊,还真能用针灸来治。具体咋弄呢,就是先把那些让肚子胀起来的血络给泻一泻,这就好比给胀得圆滚滚的气球放放气,然后再调理经络,还是得靠针刺那些血络。您且听我慢慢给您唠唠。”
黄帝眼睛一下子亮了,迫不及待地催道:“快说说,到底咋操作呀?那些血络在哪儿能找到呢?调理经络又得扎哪些穴位呢?我都等不及啦!”
岐伯笑着指了指针灸铜人,说道:“黄帝您瞧啊,这先泻胀之血络呢,咱们一般找的就是那些能看得见的、明显鼓起来的浅表静脉血管,这些就是咱们说的血络啦。这就好比城市里拥堵的主干道,咱们得先把这些主干道疏通咯,气血才能顺畅流通。比如说在肚子周围,要是看到有青筋暴起的地儿,那没准儿就是咱们要找的血络。针刺这些血络,就好像给拥堵的道路开了个口子,让堵在那儿的气血能流出去,肚子的胀感就能减轻些。”
黄帝挠了挠头,有点担心地问:“岐伯,这泻血络可有讲究吧?可千万别扎错地儿,不然麻烦就大了。”
岐伯一脸认真地说:“黄帝,这讲究可多了去啦!首先,针刺血络的时候,手法得稳、准、狠,就像大侠出剑,又快又准。但可不能太莽撞,得控制好力度,不然出血太多可就麻烦了。而且,虽然咱那会儿没现在这么高级的消毒工具,但也得尽量保证干净,不然伤口感染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有哦,不是所有血络都能随便刺,得看准了,确实是因为气血瘀滞导致胀的血络才行。”
黄帝点点头,接着问:“那泻完血络,调理经络咋整呢?”
岐伯接着说道:“调理经络啊,就得找些特定的穴位啦。第一个要找的就是中脘穴。您看这中脘穴,就在肚子正中线,肚脐往上大概4寸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平时系皮带的位置再往上一点。这穴位可牛啦,它就好比脾胃的‘大管家’。您知道,脾胃就像个大厨房,负责把咱们吃进去的食物加工成营养,再运到全身各处。中脘穴能调理脾胃功能,让脾胃的工作恢复正常,就好比给脾胃这个工厂换了个能干的厂长,生产流程一下子就顺畅了,肚子里的气也就不会瞎胀了。”
黄帝好奇地问:“岐伯,为啥调理脾胃就能治肤胀和鼓胀呢?这跟脾胃有啥关系呀?”
岐伯笑着解释道:“黄帝您想啊,脾胃要是功能不好,食物就没法好好消化,在肚子里就开始捣乱,产生各种胀气。就好比厨房的大厨手艺不行,做出来的饭没法吃,还在厨房里搞得乱七八糟。所以把脾胃调理好,让它能正常工作,肚子里的气就顺了,胀感自然就减轻啦。这中脘穴呢,就像给脾胃这个大厨房的炉灶加了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