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问。
“从人性角度和用户习惯出发,插充一定优于换电模式。”
王超语气笃定地回答道。
听到这里,陈延森轻轻一笑。
他没想到,王超在履历上的表现虽中规中矩,眼光却很值得称道。
接下来,他又相继问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以及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方面的具体问题。
从冲压模具的精度控制,到焊接车间的自动化率标准;从涂装线的环保工艺要求,到总装环节的柔性化生产方案,再到电池热管理技术的难点、驱动电机的能效比优化,及电控系统的响应延迟问题,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的全链条核心环节。
王超一一作答,不仅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行业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还结合自身经验指出了现有模式的改进空间。
比如他提到焊接环节可引入激光焊接技术提升接缝强度,三电系统需通过一体化设计降低能量损耗等。
这些见解虽谈不上有多高明,却处处透着对产业细节的深耕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
陈延森眼中的赞许之色,渐渐浓了起来。
两人足足聊了一个半小时。
让王超惊讶的是,陈延森对生产细节、工厂运作、技术方案也很了解。
但他也没多想,毕竟对方都准备进军新能源造车行业了,又岂能不在这上面下功夫?
别说核心技术框架,怕是连供应链里的细枝末节都摸得门清。
换作是自己要下场造车,怕是也得把上下游的环节翻来覆去研究透,不然怎么敢轻易出手。
想到这里,他对橙子汽车CEO的位置更加心动了。
一般来说,老板的靠谱程度,大概率决定了项目未来的走向和成败。
以他对陈延森的观察,认为对方成立橙子汽车,绝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
从土地规划到技术路线,从供应链布局到市场预判,每一步都有精准的规划。
王超越想越觉得,跟着这样的老板才舒服,不用费尽心机搞内斗,只要把活干漂亮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