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敌手“预见”
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一面令辛毗、孙礼二人领兵五万,往助曹真。二人奉诏而去。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郃至帐下言: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懿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子午谷奇谋”能得到司马懿的肯定,难怪影响如此之大!)。亮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今必出军斜谷,来取郿城。若取郿城,必分兵两路,一军取箕谷矣。懿已发檄文,令子丹拒守郿城,若兵来不可出战;令孙礼、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郃问:今懿当于何处进兵?
懿言:懿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懿与郃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知懿断亮街亭要路,绝亮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亮若回动,懿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懿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懿擒矣(谋事贵密,行事贵周!)。
张郃大悟,拜伏于地言:懿神算也!
懿言:诸葛亮不比孟达(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郃为先锋,不可轻进。当传与诸将:循山西路,远远哨探。如无伏兵,方可前进(传言: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小心谨慎和能够隐忍!)。若是怠忽,必中诸葛亮之计。
张郃受计引军而行。
诸葛亮在祁山寨中,报新城探细人来到。
诸葛亮急唤入问之,细作告言: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郃引兵出关,来拒亮师也。
二、失街亭
诸葛亮大惊言:孟达做事不密,死固当然(每次死人皆言当死,好吗?)。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亮咽喉之路。
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言:谡愿往。
诸葛亮言:谡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如此清楚,为何不早定良策?)
谡言:谡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诸葛亮言: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谡不能敌之。
谡言: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轻视他人,夸下海口,不祥之兆!)。
诸葛亮言:军中无戏言。谡言:愿立军令状。
诸葛亮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写了军令状就一定能打胜战吗?又挖了个坑?)。
诸葛亮言:亮与谡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谡去。
即唤王平分付言:平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亮看(画“地理形状图”之能手乎?)。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
二人拜辞引兵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