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北岸。
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
诸葛亮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
大雨,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
诸葛亮叹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四、做法续命
司马懿在渭北寨内传令:渭南寨栅,今已失了,诸将如再言出战者斩。
众将听令,据守不出。
郭淮入告言:近日诸葛亮引兵巡哨,必将择地安营。
懿言:诸葛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懿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
令人探之,回报果屯五丈原。
司马懿言:大魏皇帝之洪福也!遂令诸将:坚守勿出,亮久必自变。
诸葛亮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
诸葛亮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
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
懿拆视其书,略言: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言:诸葛亮视懿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心怒面笑,更胜喜怒不形于色一筹!)。
懿问:诸葛亮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
使者言:亮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传言:诸葛亮不懂得放权,事事过问,以致活活累死!)。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民以食为天!难怪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问!传言:项羽选拔兵士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饭量——只有吃得多,力气才大。)
懿顾谓诸将言:诸葛亮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诸葛亮,具言: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亮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使者如此应对,懿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
诸葛亮叹言:懿深知亮也!(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自己的敌人!)
主簿杨顒谏言:颙见亮常自校簿书,窃以为不必。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必使仆执耕,婢典爨,私业无旷,所求皆足,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婢仆哉?失为家主之道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亮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司马懿之言,真至言也。(金玉良言!)
诸葛亮泣言:亮非不知,但受备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亮尽心也!(一生只为他人而活耶!)
众皆垂泪,自此诸葛亮自觉神思不宁,诸将因此未敢进兵。
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