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骑官僚。
到浮桥时,懿传令,教曹爽兄弟三人,且回私宅,余皆发监,听候敕旨。
爽等入城时,并无一人侍从。
桓范至浮桥边,懿在马上以鞭指之问:桓大夫何故如此?范低头不语,入城而去。
司马懿请驾拔营入洛阳,曹爽兄弟三人回家之后,懿用大锁锁门,令居民八百人围守爽宅。
曹爽心中忧闷。
羲谓爽言:今家中乏粮,爽可作书与懿借粮,如肯以粮借爽,必无相害之心。爽乃作书令人持去。
司马懿览毕,遂遣人送粮一百斛,运至曹爽府内。
爽大喜言:司马懿本无害爽之心也!遂不以为忧。
司马懿先将黄门张当捉下狱中问罪,当言:非当一人,更有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五人,同谋篡逆。
懿取了张当供词,捉何晏等勘问明白:皆称三月间欲反。懿用长枷钉了。
城门守将司蕃告称:桓范矫诏出城,口称懿谋反。
懿言:诬人反情,抵罪反坐。亦将桓范等皆下狱,然后押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干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其家产财物,尽抄入库(胜者王侯,败者贼寇!)。
曹爽从弟文叔之妻,乃夏侯令女也:早寡而无子,其父欲改嫁之,女截耳自誓。
及爽被诛,其父复将嫁之,女又断去其鼻。
其家惊惶,谓之言: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何至自苦如此?且夫家又被司马氏诛戮已尽,守此欲谁为哉?
女泣言:其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盛时,尚欲保终;况今灭亡,何忍弃之?此禽兽之行,其岂为乎!(贞洁烈女也!)
懿闻而贤之,听使乞子以养,为曹氏后。
司马懿斩了曹爽,太尉蒋济言:尚有鲁芝、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杨综夺印不与,皆不可纵。
懿言:彼各为其主,乃义人也。(义士,当敬之!)遂复各人旧职。
辛敞叹言:敞若不问于姊,失大义矣!
司马懿饶了辛敞等,仍出榜晓谕:但有曹爽门下一应人等,尽皆免死(首恶必办,胁从不问);有官者照旧复职。
军民各守家业,内外安堵,何、邓二人死于非命,果应管辂之言。
魏主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
懿固辞不肯受,芳不准,令父子三人同领国事。
二、无奈投敌
懿忽然想起:曹爽全家虽诛,尚有夏侯玄守备雍州等处,系爽亲族,倘骤然作乱,如何提备?必当处置。
即下诏遣使往雍州,取征西将军夏侯玄赴洛阳议事。
玄叔夏侯霸听知大惊,便引本部三千兵造反。
镇守雍州刺史郭淮,即率本部兵来,与夏侯霸交战。
淮出马大骂言:霸既是大魏皇族,芳又不曾亏霸,何故背反?
霸亦骂言:霸祖父于国家多建勤劳,今司马懿何等匹夫,灭霸兄曹爽宗族,又来取霸,早晚必思篡位,霸仗义讨贼,何反之有?
淮大怒,挺枪骤马,直取夏侯霸。
霸挥刀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