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墟引》的调子和杏花的“安土调”融合,低沉的陶管声裹着温和的歌声,在洞里回荡。随着旋律的持续,黄土柱表面的纹路开始发光,淡金色的光带顺着纹路蔓延,最后在柱子顶端汇聚成一个小小的光点——那正是“土脉之核”的位置。
“我来帮你!”杏花从背包里掏出一把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在黄土柱顶端挖了起来。黄土很松软,没一会儿就挖出一个小坑,坑里躺着一颗土黄色的晶体,晶体表面裹着一层薄薄的黄土,像穿着件大地的外衣。
杨清宇刚要伸手去拿,突然感觉到脚下的地面剧烈晃动起来,洞顶的钟乳石开始往下砸!杏花立刻拉住他的手,往洞口方向跑:“快撤!土脉被惊动了!”
两人刚跑出洞口,身后就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回音洞的洞口被坍塌的黄土堵住了。杨清宇回头看,手里的土脉之核突然发出柔和的光,光顺着地面蔓延向龙脊沟深处,原本松软的黄土慢慢变得坚实,连沟底的沙棘都似乎挺直了腰杆。
“成了!”杏花拍着手欢呼,脸上沾了不少黄土,像个花脸猫。杨清宇看着她,也忍不住笑了——刚才的惊险,在这一刻都变成了温暖的回忆。
回到塬上村时,村里的老人们已经在村口等着了。看到他们手里的土脉之核,老人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阿爷接过土脉之核,小心翼翼地埋在老槐树下:“这下好了,大地的‘气’通了,明年的庄稼肯定能丰收。”
那天晚上,村里摆了庆功宴,老人们吹着土音管,杏花带着村里的孩子跳着塬上的“安土舞”。杨清宇坐在火塘边,把“安土调”和《归墟引》融合,用录音设备录了一首新的曲子。曲子里有黄土的厚重,有陶管的低沉,还有孩子们的笑声,温暖得让人心里发颤。
第二天离开时,杏花把自己的土音管送给了杨清宇:“清宇哥,这个你带着,以后到了别的地方,听到这调子,就像听到我们塬上村的声音。”阿爷则给了他一袋新磨的小米:“这是今年的新米,煮粥最香,你路上饿了可以吃。”
杨清宇接过土音管和小米,心里满是不舍。车子驶离塬上村时,他回头看,老人们还在村口挥手,土音管的调子在塬上回荡,像大地在为他送别。他掏出手机,把昨晚录的曲子上传到账号,取名《黄土谣》,评论区里,有人说听着曲子想起了家乡的黄土坡,有人说感受到了大地的温柔。
口袋里的U盘突然发烫,屏幕上出现了一行从未见过的文字:“四脉已通,归墟门启,昆仑龙穴待君归。”杨清宇看着这行字,心里突然明白了——修复地脉的旅程,只是开始,而昆仑龙穴里,藏着关于龙骨、关于地脉,甚至关于人类的终极秘密。
他摸了摸手腕上的守火石,又看了看手里的土音管,嘴角露出了坚定的笑容。下一站,昆仑龙穴——那里有他最初的起点,也有他最终的答案。而这一路收获的温暖、学会的技能,都会成为他最珍贵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