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30日,创新投资基金年度封帐日。
创新投资基金,其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的创新研究所,凭藉其卓越的实力,始终是军部重点支持的对象。
从参与高空侦察机项目开始,它便一直是新华夏科技研发的领军力量。
即使在那些特殊而艰难的岁月里,这里也保持著相对的稳定。
当然,並非完全没有波澜,曾有一批精力过剩、行为出格的人,被肖镇指示刘菊香(香香哥)统一组织起来,用火车专列送往了位於边疆的几个大型农场,参与垦荒和植树造林工作。
当时肖镇能调动资源协调处理的几所学校,也採取了类似方式。
那些年轻人精力充沛,正是投身劳动、建设边疆的好苗子。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1980年年末。
肖镇似乎才想起自己农业口的公司“农夫”旗下还管理著那几个大型农场。
他询问了农夫农业资源集团的董事长林俊杰(老文的学生),如果农场不需要那么多人手,就把人送回原籍地吧。
其实77年时,这批人的服务期就已经满了。
林俊杰向肖镇匯报,经过评估,可以直接裁减90%的人员。
剩余的10%主要是管理和后勤人员,以及机械操作手,依靠机械化和911所提供的先进农业无人机技术,完全能够维持四座沙漠农场的正常运转。
肖镇多年来一直默默推动著一项宏大计划:合围治理塔里木盆地。
进展看似缓慢,实则成效显著,预计到1990年,整个外圈防护林带就能合拢成功。
內圈区域,特別是国家核试验基地所在的罗布泊地区,经过持续多年的生態修復,去年塔里木河更是创造了全年不断流的奇蹟。
肖镇主导研发的“沙化治理”和“盐硷地改良”专用营养液,如今由东营市的国家土壤研究院持续研究更新,已叠代到第12代。
配套的工厂位於马蓝基地旁,其配方和生產工艺属於国家高度机密。
这种营养液在生態修復领域堪称“神器”,若公布於世,那些饱受沙漠和盐硷地困扰的国家恐怕会趋之若鶩。
比如以滴灌技术闻名但仍有大片荒漠的某个六角星国家(代指以色列),若知晓华夏有此技术,其渴望程度可想而知。
那些得到肖镇特赦、离开农场的前“活跃分子”们,当领到最高达13年的工资时,不少人激动落泪。
肖镇终究还是心软了,况且创新投资基金也確实不差这点钱。
每个人的工资標准参照援边人员,按最低工资加补贴统一发放,每年888元人民幣。
工龄最长的人领到了11544元巨款,基金会已依法代扣代缴了税款——肖镇在纳税这件事上向来一丝不苟。
工龄最短的也有两年,领到1776元。农夫公司还统一为他们支付了返乡路费。
1980年,手握近千元甚至上万元现金,足够在任何地方安家置业。
然而,他们当时並未完全意识到肖镇的“深意”:那些闹腾得最欢、年龄超过26岁的人,已经永远错过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