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那金发的男青年冲着访客笑了笑,“欢迎到访,香月女士。我是于尔根·伯恩哈德(JürgenBernhard)高级研究员,这位是伊戈尔·别利亚耶夫副主任。”
“……你来了这里也还是在我这么个俄国人手下打工。”别利亚耶夫小声抱怨了一句,很快就摆脱了同事抢了自己风头的阴影,“咳!那么,让我们结束有关个人信息问题的讨论吧。”他尝试着让自己看上去正经些,不过他和于尔根刚才的那番话已经让他们两个不可能再恢复到之前的严肃姿态了,“我非常欣赏你的观点,如果不是因为你现在就站在我面前,我肯定会以为这是一个学界名宿——不,咱们不说这个了。”
于尔根看了看突然结巴起来的同事,并没有替别利亚耶夫圆场的意思。
“……咳,我们还是来谈谈这个【因果律量子理论】吧。”今天受到了震惊的别利亚耶夫直到现在还没有缓过神来,他可能要到明天才能相信那篇给了他无比震撼的论文的作者真的只有14岁而不是某个学术泰斗冒充的。事实上,他和于尔根即便掌握了合众国相关部门提供的个人情报也不敢当真,兴许那真的是恶作剧呢?“很新颖,很有想法,正中要害,就是我想要的那种,在部分观点上成熟得简直不像是你该——”
“行了,你也少说几句。”于尔根还是忍不住打断了上司的行为艺术,他自己也吃了一惊,然而还不至于和别利亚耶夫一样直接震惊得怀疑人生乃至话都说不明白了,“嗯……以后我们会有很多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的,所以我现在最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会让你产生这些观点?”他停顿了一阵,想看看别利亚耶夫能不能重新掌握住局面,不过可怜的俄国人今天注定没法做到了,“我自己研究这一套东西也有几年的时间了,一直没有什么突破,包括别利亚耶夫博士也一样。像你这个年纪的孩子,一般而言呢,连中学都没上完,其中少数天才能够读大学或是读到博士……”他又想起了那些进入团队之后几乎没什么贡献的名校毕业生们,“……我们这里有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学府的优秀人才,可他们也没有什么思路。有时候研究靠的是灵感,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丢了面子的俄国人不知自己该哭还是该笑,先前考虑好的流程全都泡汤了。这是他的主场,该是他来让访客证明自身有资格加入这个团队而不是反过来俨然成了访客拷问他作为团队负责人之一是否合格。当然,别利亚耶夫承认转行才几年的自己可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而且他在天赋这方面或许并非团队中最出色的那个。论知人善任、最大限度地利用团队中每个人员的优点去推动工作这一点,还没谁能比得过他。
他有些心虚地低下头继续看文件,试图给这个完全超出他预料的不速之客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天才是不大好管理的,桀骜不驯的天之骄子们有一万种不配合团队工作的办法,而他们当中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胜任管理团队的职务。就拿离别利亚耶夫最近的于尔根来说吧,要不是这家伙没什么追名逐利的想法,现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