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着她的手,不停地叫着她,“妈妈”
。
“她将是一个多好的孩子,让我万万没想到,她善良到对待我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
那边的老妇人没有听到儿子的回话,以为是要听着她说下去。
“家里没有米了,米店里最小的一袋也有二十斤,如果让卖米的帮着送回家就得多要两块钱的脚费,你说说两块钱来得哪有那么的容易。
但是这么冷的天到处都像石头一样的硬帮帮的,路面上的雪不但没有化掉,相反车来车往,人来人去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冰,一不小心就摔得四仰八叉,如果我也摔倒的话绝不会像那些年轻人那样灵活的爬起来。
送一袋米就要两块钱,我家离这连五里路都不到的。
你们还是便宜点吧,如果一块钱我就认了,谁让这冰天雪地给人带来麻烦呢。
我说。
大妈,如果不是看你年岁大,别说两块钱,就是五块钱我们都不给送。
卖米地说。
婶,怎么不叫我一声就一个人来了。
贾小荣突然说。
你说说人家小荣就像在我后边跟着一样,二话没说扛起了米,扶着我就往回走。”
“达,你在听吗?”
老妇人没听到对面的声音,以为是电话断线了。
“娘,我在听。”
苏方达早就听得出来,他娘的心意并不完全在乎那一两块钱的的得失上,而是贾小荣这种恰到好处的关心和帮助使她这个孤寡老人得到了依靠,原本应该依靠的是儿子,但儿子为了生存又总不自己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女人替儿子守孝对她来说该是多么的心满意足。
“听就好,我跟你说,娘不糊涂,我知道小荣啥意思。
娘也想过了,就咱们这样的条件也算是一件好事,比你大两岁也没啥,身边有一个小子也没啥,人家又那么年轻,小子很快就长大了,早晚给咱们打个支应,不会有啥负担。
这事就全听你一句话了,薄薄的窗纸轻轻地一捅就破了。”
“达,你怎么不说话了?”
苏方达的娘就像寒冷的冬天里得到了一件暖心的棉袄一样,满怀兴致的跟儿子告诉着自己在家里难遇到的想也想不到的好事。
尽管那边的儿子没有及时的回话,母子连心的心里老妇人想到的是,儿子的心也一定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好事给搅乱了,就像她开始看出事情的端倪的时候,心里也有那么一段时间不知所措,毕竟让人高兴的事很久没有光顾他们的家门了。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那边的混蛋小子停了一会儿居然说出了一句同样让她意想不到的话。
有一件事苏方达弄不明白,贾小荣到底看上他什么了?是他从没有找到女人结婚一直保持处男的身体;还是她结过了一次婚并多了一个男孩使她的地位大大降低不得不屈尊俯就的选择;还是在她的生活中作为一个女人需要一个男人来做丈夫,孩子需要一个父亲,不这样做她的生活就难以维系下去。
那么这一切就是因为需要而需要吗?不过在他的心里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想法,甚至即使这辈子再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女人跟他组建一个家庭,也同样没有想到过她。
难道是因为自己出国打工身份有了改变吗?这个说法连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