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已经泛起淡淡的暮色,“那里有片被保护起来的珊瑚礁,去年开始慢慢恢复。监测点的墙上刻着‘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你要是有空,可以一起去。或许你能从珊瑚的重生里,找到你要的答案。”
陈慕海犹豫了三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宿舍翻看志愿者手册,看到扉页上自己写的“以造物者之名,守护蓝色家园”,忽然想起《使徒行传》4章的“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于是周六清晨,她背着装满监测工具的背包,坐上了去东山湾的公交车。
东山湾的海水清澈见底,监测点的小木屋旁,几株三角梅开得正艳。许望舒带着她走到海边,指着水下隐约可见的粉色珊瑚:“去年这里还是一片死珊瑚,我们联合教会的弟兄姐妹,每周来清理垃圾、种植珊瑚幼苗,还一起祷告,现在你看,已经有小鱼回来了。”陈慕海戴上潜水镜,潜入水中——阳光透过水面,在珊瑚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几条小丑鱼在珊瑚间穿梭,像在跳一支生命的舞蹈。她忽然觉得,之前的绝望像被海浪带走的垃圾,渐渐没了踪迹。
从那以后,陈慕海成了东山湾监测点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许望舒种植珊瑚、清理海滩,把环保知识教给来游玩的游客;许望舒则会在她疲惫时,送来刚煮的姜茶,陪她一起读圣经里关于造物的经文。他们的相处像潮汐与海岸,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温柔的印记,每一个瞬间都藏着对造物者的敬畏。
盛夏的一天,东山湾迎来了一场台风。台风过后,刚种植的珊瑚幼苗被冲毁了大半,监测点的小木屋也受损严重。志愿者们看着狼藉的海滩,有人红了眼眶,说“这半年的努力都白费了”。陈慕海蹲在海边,看着被冲上岸的珊瑚碎片,眼泪差点掉下来。许望舒却召集大家,拿起铁锹说:“别灰心,神创造了珊瑚,也给了它重生的力量。我们现在重新清理、重新种植,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又会恢复生机。”
那天他们从清晨忙到深夜,手上磨出了水泡,却没人喊累。许望舒一边铲沙一边念经文:“主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陈慕海跟着念着,心里的沮丧渐渐消散——她忽然明白,面对困境时的退缩,往往是因为忘了创造万物的神,忘了祂有让万物重生的大能。
秋天的时候,东山湾的珊瑚礁迎来了新的生机。新种植的幼苗长出了新的枝丫,越来越多的鱼类回到这里栖息。当地的渔民特意送来刚打捞的海鲜,感谢陈慕海和许望舒的守护。许望舒走到陈慕海身边,从口袋里取出一枚用贝壳打磨的戒指,内侧刻着“造物之约”四个字:“慕海,神让我们在这片海边相遇,是要我们一起守护祂的造物。我想和你一起,把‘归向永生神’的真理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不仅是海洋的守护者,更是造物者的见证者,你愿意吗?”
陈慕海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东山湾的海滩上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