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周画室要办‘光的印记’画展,”顾明川收拾画具时忽然说,“会邀请孩子的家长和公益机构的人来,墙上会挂‘一切都是出于神’的经文。你要是有空,来帮忙布置吧,或许能让更多人看见孩子心里的光。”
苏昭宁犹豫了两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宿舍翻看那个自闭症男孩的画稿,发现他在每张画的角落都画了个小小的十字——原来孩子心里早就有光,只是她没看见。她忽然想起《哥林多后书》5章的“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或许她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只是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去“和好”。于是周六清晨,她带着自己的画具,走进了公益画室。
画展的布置格外温馨,每张画下面都贴着孩子的心里话。苏昭宁站在男孩的“妈妈的怀抱”前,看着家长们驻足讨论,忽然听见男孩的妈妈小声说:“我从来不知道,他心里是这么想我的。”顾明川走到她身边,递来一杯热咖啡:“你看,这就是光的力量——不仅照亮孩子,也照亮家长。我们做的事,从来都不是‘没回报’,而是在传递神的光。”
从那以后,苏昭宁成了画室的常驻志愿者。她会在周末跟着顾明川带孩子画画,把艺术疗愈的专业知识用在教学里;顾明川则会陪她修改项目计划书,用自己的资源帮她联系公益基金会。他们的相处像颜料与画布,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温柔的印记,每一个瞬间都藏着神的预备。
深秋的时候,“困境儿童艺术疗愈”项目终于拿到了基金会的资助,画室也搬进了更大的空间。揭牌那天,孩子们围着苏昭宁和顾明川,把自己画的“光”送给他们。顾明川走到苏昭宁身边,从口袋里取出一枚用彩银打造的戒指,戒指内侧刻着“光契”两个字:“昭宁,神让我们在黑暗与光的交汇处相遇,是要我们一起做‘劝人与他和好’的工作。我想和你一起,把这束光传下去,让更多孩子和家庭,都能在光里与神、与彼此和好,你愿意吗?”
苏昭宁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新画室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哥林多后书》4:6:“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那天孩子们用颜料在墙上画了道巨大的彩虹,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彩虹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神亲手撒下的恩典。
婚后,他们一起成立了“光契艺术公益中心”,不仅带困境儿童画画,还为家长提供亲子沟通课程,中心的墙上挂着三幅经文拓片:“光从黑暗里照出来”“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
有天下午,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女儿来中心,女孩躲在妈妈身后,不肯靠近画架。妈妈红着眼眶说:“孩子爸爸走后,她就再也不画画了,总说‘世界是黑的’。”
苏昭宁蹲下身,拿出一盒荧光颜料:“我们一起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