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我大明为何不能稍待?
需知多尔衮在时,笼络绿营,分化北方汉人,将其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抬旗成为包衣,或以其他手法让其成为满人统治者的助手,奴役其他汉人。
这部分汉人在多尔衮在时,忠于多尔衮。
如今豪格诛杀多尔衮,必然要重新以有限的钱粮侧重于满蒙。
那些被抬高地位没几年的汉人绿营,说不定就会被伤及利益,渐渐离心离德。
或许豪格并不是有意如此,但鞑子财政日渐窘迫,赋税重地大多失守,只要缺了钱,哪怕他不想亏待将士,也不得不取舍亏待一部分将士——这种情况,当年先帝在时,我们大明也是遭遇过的!
既如此,我大明相持稍待,就有可能再等到鞑子中部分绿营最终不堪欺压,再次弃暗投明,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可乘之机,此其一也。”
朱树人意气风发地说到这儿,暂且先顿了一下,喝口水,又伸出两根手指头,
“而且根据最新情报,此次豪格作乱,依我看终究是不够彻底,他虽杀了多尔衮,但济尔哈朗尚在——
济尔哈朗本身倒是没什么问题,豪格也容得下他。
可关键是为了让济尔哈朗安心,不但顺治伪帝尚在,连奸后布木布泰也依然地位尊贵。
济尔哈朗毕竟是当年与多尔衮达成妥协、拥立顺治伪帝之人,他可以支持倒多尔衮,却不可以支持倒帝、后。
但在豪格看来,当初两黄旗坚持要立一个黄台吉之子,多尔衮骑虎难下时,是奸后布木布泰主动示好,给了多尔衮一个选择,立了福临,随后多尔衮也好与布木布泰勾结,行皇父之实。
如今多尔衮已死,豪格能一直隐忍、不担心奸后为奸夫报仇?所以,鞑子这次内乱根本还没完,只是表面分赃好了。
后续济尔哈朗、幼伪帝、奸后布木布泰三人,至少还会跟豪格火并死一个,如果控制不好,还有可能多死几个。”
朱树人能说得这么铁口直断,自然是因为他知道历史,知道历史上的多尔衮是称过“皇父摄政王”
的。
只是这一世因为蝴蝶效应,多尔衮没那么大功劳,所以一直地位升不上去。
但朱树人开了天眼,他断定多尔衮和孝庄的奸情也好,勾结也好,那是早就有的。
就算现在还没过明路,将来豪格迟早会担心这颗定时炸弹。
大明有什么好急的?
最后,朱树人还补充了一个很重要的点:“自古师出有名,方能上下一心。
鞑子此番内讧,本意是觉得内讧之后,能跟我大明言和。
如果我大明立刻咄咄逼人,他们便会觉得受到了欺骗,觉得好像是我们大明要侵占他们的故有疆土似的,从而生出保家卫国、同仇敌忾之心,而不是觉得自己在保护贼赃。
到时候十几万满人奋死一战,我大明士卒伤亡必多。
如若我大明暂缓图之,一边虚与委蛇秘密谈判,瓦解敌人斗志。
待徐徐找到新的开战借口、曲在鞑子,到时候再另行师出有名,岂不美哉?
就算我大明有十足的把握克敌,那也要尽量珍惜士卒的性命,能不激怒敌人就不激怒敌人,能不让敌人同仇敌忾就不让敌人同仇敌忾。”
朱树人很清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