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都说望山跑死马,这话一点不假。
先前在崖顶的时候,我感觉那村子离我们的直线距离,最多也就两三里路。
可如今,我们沿着山道小路硬生生走了两个多钟头,直到后半夜抵达那处山坳。
我这时,总算看清了村子的轮廓。
青瓦土坯墙的房子沿着山坳呈扇形排布,每扇窗户都钉着木板,门环上缠着生锈的铁链,有些人家的院墙上还插着大大小小的碎瓷片。
离得近了,我才发现,屋檐上挂的那几盏灯笼有些古怪。
这种灯笼并不是常见的那种灯笼,而是那种老式纸糊的气死风灯。
气死风灯,俗称马灯或者风灯。
它是一种四面都涂刷着桐油的风灯。
常见于古代官府或者民间节庆时,悬挂的氛围灯,有风吹过来的时候,光晕在土坯墙面上投出摇晃的影子,乍一看像是有人在墙后走动。
只是,让我有些想不通的是,这个村子隐匿于山坳里,怎么会悬挂气死风灯这种东西呢?
而且现在虽说是深夜,但这个村子未免有点太安静了,甚至连狗叫声都没有。
“这村子有点不太对劲……”
竹竿这时候开口了,他的声音因为伤口变得略带颤意,“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村子,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养狗,可我们一路上,却没听到任何的狗叫……”
师父没有说话,只是举起手电筒往门楼上照了照,我这时才看见老旧门楼两侧,歪歪扭扭刻着些符号,歪七扭八的,有点像书本里的小篆,又有点像符咒。
这些符号上的红漆都已经褪成了褐色,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
门楼的上方的横版上,写着三个字。
虽然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但依稀能够辨认。
滹沱里。
“师傅,这个村子,难道与滹沱河有关系?”我有些好奇。
我虽然识字不多,但这些年盘货掌眼之余,除却古董鉴别方面的书本,也看过了不少山河地理、风水堪舆之类的书本。
我记得滹沱是河名,《水经注》里曾记载过,说滹沱古称虖池或滹池,是海河水系支流之一,出雁门,绕恒山北麓,过原平、五台后进入华北地区。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