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业带着王良来到偏门门口,金范文站在门外,见李俊业来了,忙上前拜见道:
“李总兵所选四名宗室,皆在屋内,还请李总兵入内亲自过目。”
李俊业点了点头,金范文恭敬地揭开门帘,李俊业大步流星的走了进去。
见李俊业带着一群顶盔披甲的将士入内,屋内人表情各不相同。
李俊业大大咧咧地坐在屋内坑中,一军士大喝道:“李总兵在此,尔等还不速速拜跪拜!”
四个小儿当即吓破了胆,慌张的跪地伏拜,这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其中一人会成为高丽未来的王。
“抬起头来?”
李俊业对于未来的高丽王似乎一点面子也不想给,就这样让他们跪在自己的面前搭话。
四人听从指示齐刷刷地抬起了头。
李俊业扫视了一眼,一个个肤白细嫩,脸上尽是稚气与恐惧。
最大的不过十二岁,最小的才八岁。
李俊业先是让他们各自背诵一段论语,只有那最小的不会背以外,其余三人都会背。
想了想后有问道:“‘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此乃何意,你们一个个给我轮流回答。”
这题乃是论语开编学而编的一句,如果是上过几年私塾的孩童,并不难,李俊业之所以让他们轮流回答,是想考察一下他们的汉语。
结果李俊业大失所望,最大的竟然只会照本宣科的用高丽文读,汉语差的乃至无法正常交流。
李俊业心目中就已经刷掉二个了,太大不合适,不好控制,太小也不合适,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立傀儡,很难掩人耳目,只有不大不小才最合适。
目前剩下两个刚好十岁。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此乃何意!”
两人想了想后,左边伶牙俐齿的白衣小孩举手首先答道:“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他本以为会获得李俊业的嘉奖,谁料却迎来了李俊业的一个白眼。
李俊业冷冷地看向他道:“可是你们高丽人做到了吗?”
白衣小孩顿时一噎。
李俊业又扫了他们一眼,从身后抽出两张纸,分发给两人,“尔二人,今日就以此为题,两炷香内,做制艺一篇,谁若做的好,本总兵赠银三十两,布十匹!”
这点钱说起来不多不少,但是对于两个只见过零花钱的小孩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两人双眼放光,忙从军士手中要来笔墨,跪在地上开始冥思起来。
李俊业又瞟了一眼另傻跪着那两人,问道:“你们也会制艺吗?”
年纪小的忙摇头,年纪最大的甚至一时还没听懂李俊业说了什么,看来并没有什么沧海遗珠,李俊业也就安心了。
趁着他们制艺之时,亲兵端来了一壶热茶,李俊业就坐在炕上,悠然地品茗起来。
中途,金范文还进过房间一次,关心地问道:“李总兵怎么样了?”
李俊业白了他一眼,道:“正在制艺呢!谁优谁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