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正常不过的事。
而且宁康帝似乎也没有追究的意思。
这令不少为官兢兢业业,深感伴君如伴虎的大臣们,觉得很不是滋味。
别说第一次见的,即便是那些早就知道宁康帝把贾琏当儿子宠的大臣,也觉得人与人是不能相比的。
这些人哪里知道,宁康帝因为嫌弃贾琏在天津卫搞的那些事业太费银钱,已然将对贾琏的经费削了再削。
虽然是与贾琏明说过的事,此时见贾琏见面并无一点叫苦的意思,还信誓旦旦的保证会按期完成任务,他内心多少是有点不好意思的,自然就不会追究贾琏细微的错处。
于是,宁康帝甚至还丢下朝臣们,开始关心天津卫那边的事。
“朕听说,你在天津卫那边,大肆鼓励民间兴办造船厂,甚至还将相关技术和图纸,无偿向那些商人和氏族公开?”
“回陛下,确有此事。”
此言一出,好多大臣都坐不住了。
“怎可如此行事。朝廷的造船技术,岂可向商人和百姓公开,这不是荒谬吗!”
“正是。百姓愚昧,商人重利,你如何保证他们不会将技术泄露出去?
倘若让敌人知道我方底细,万一将来造成损失,这谁能承担?”
面对群情激奋,贾琏嗤之以鼻:“诸位大人未免太过见识短浅。不过是些造船的工艺而已,能够造成什么损失?
岂不闻一人之力终究有限,众人拾柴火焰方高。
朝廷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事情也多,不可能将太多的精力和银钱用到海事之上。
至少目前不会。
如此,要想快速提高我朝对于海上的控制力,便只能发动民间的力量。
我将技术给他们,再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必定会有一些有眼光的人,会投入人力和金钱到造船事业上来。
等到将来朝廷逐步放开海禁,这种情况必定会呈现前仆后继之势!
如此,不用花费朝廷太多的岁入,便能令我朝沿海的大小船只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