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骑兵,实力不容小觑。
为进一步壮大自身力量,他审时度势,决定采取合纵连横之策。
一方面,他积极向南拓展势力范围,与梁师都结盟联合;另一方面,则向北寻求突厥的支持与庇护。
为此,郭子和将自己的儿子送往突厥充当人质,以此来稳固双方关系,确保自身地位不受威胁。
突厥始毕可汗原本打算同样赐予郭子和平杨天子的封号。
但郭子和深知这个封号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与风险,权衡利弊之后,毅然决然地坚决推辞,表示不敢承受如此殊荣。
见郭子和态度坚决,始毕可汗只得改变主意,改封他为屋利设。
后来,唐朝建立一年后,郭子和自动取消王号,遣使到长安请求归唐,后被唐高祖李渊任命为榆林郡守,封金河郡公。
郭子和在唐朝历任灵州总管、金河郡公、郕国公、右武卫将军、婺州刺史、夷国公等职,最终官至黔州都督。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郭子和去世。
郭子和在隋朝末年的动乱中,因反抗隋朝的暴政而起义,虽然自称永乐王,但他在起义过程中,主要是为了保护地方百姓,避免更大的战乱。
在唐朝建立后,他能够审时度势,主动归附唐朝,并在唐朝担任重要官职,为唐朝的稳定和展做出了贡献。
李渊通好突厥的同时,始毕可汗已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天子,梁师都为解事天子,郭子和又占据了大西北。
李渊看到天下局势已变,隋朝气数将尽,且自身的准备也已完成,便觉时机成熟。
因刘文静此时正在出使突厥,未在城中,他召集了李世民、裴寂等核心人物到府中一处密室商议起义兵之事。
众人分席而坐,房间里的气氛略显凝重又透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
李渊先打破沉默,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诸君,如今隋朝纲纪崩坏,民不聊生,各地义军蜂起,此乃天下大乱之象。
我等在此晋阳拥兵自重,本就有保境安民之责,如今看来,当顺应大势,举兵反隋,你们意下如何?”
李世民率先响应,他神色坚毅,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说道:“父亲,孩儿以为甚是。
如今圣上无道,百姓困苦不堪,我李家多年积攒兵力与威望,此时正是改天换地的大好时机。
儿臣愿领兵作战,定能建不世之功。”
裴寂接着起身,向李渊深深一揖,说道:“唐公,世民公子所言极是。
如今突厥对我们已定支援之意,我等若举兵,可与之联合,内外夹击,必能一举攻下长安。
且主公素得人心,在晋阳经营多年,若此时起义,必能得到众多将士与百姓的拥护。”
李世民接过话茬说道:“父亲大人,我等虽与突厥有所往来,但此事还需谨慎。
突厥不仅与我们交好,更是暗中扶持刘武周、梁师都等人,必竟突厥狼子野心,不可全信。
然如今确实是大势所趋,若不举兵,恐为他人所先。
我等可在起兵过程中,寻机应对突厥,且我已与一些地方豪杰暗中联络,他们亦有反隋之意。”
李渊听着众人所言,微微点头,起身在室内踱步,而后说道:“尔等之言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