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僧俗、百姓商贾、各方人等齐聚一堂,正是我们动起义的绝佳时机。”
和尚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夜以继日地谋划起义,各项工作在无遮大会前基本准备妥当。
无遮大会当天,怀戎县城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县令与镇将按时前来,五十名僧人列队夹道欢迎,将两位大施主迎入斋坛。
两人刚一落座,高昙晟便一挥手,几位僧人突然一拥而上,从衣袖中抽出藏着的利刃,将县令和镇将杀死在座位上。
斋坛内外顿时一片哗然,但高昙晟早有准备。
五千名僧人和信徒被提前召来,混在当天参会的人群之中。
杀死县令和镇将后,这些僧人和信众便按照提前约定,很快便把现场控制起来,偌大的集会现场逐渐安静下来。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高昙晟站在斋坛上,高声宣布:“今日我高昙晟为民除害,怀戎县从此不再受暴政之苦!
我即位为大乘皇帝,国号为佛,建立佛国!”
众人欢呼雀跃,裹挟着来参加斋会的其他百姓,一起顶礼跪拜高昙晟,山呼万岁,随后高昙晟立尼姑静宣为邪输皇后,改年号为法轮。
在中国佛教,和尚和尼姑通常不会住在同一个寺庙中,因为佛教文化中男性僧人和女性僧人有不同的修行场地,一般而言,和尚住在寺,尼姑住在庵或尼寺。
然而,高昙晟和静宣之所以会在同一个寺庙,是因为当时处于隋末唐初的战乱动荡时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寺庙规模较小或特殊历史背景,和尚和尼姑可能会在同一寺庙中共修。
例如,河南信阳的灵山寺,由于历史原因,尼姑庵被毁后,尼姑师傅们只得迁移到了灵山寺内生活。
高昙晟建立佛国后,同时也得知高开道占据了渔阳成为了燕王。
高昙晟心知单凭一县之力难以成事,便派人前去招降高开道,承诺封高开道为齐王。
上文我们介绍过,高开道原本是隋朝旧将,因不满朝廷腐败,自立为王。
接到高昙晟的招降信后,他心中盘算:“高昙晟虽为僧人,却有胆有谋,若能与他联手,或可成就一番事业。”
于是,他欣然接受招降,率领五千部众来到怀戎县归附高昙晟。
然而,高开道并非甘居人下之辈。
他在怀戎城内暗中观察佛国的统治,现高昙晟不过是一位念经的和尚,对管理国家施展政务一窍不通,于是他便开始布局,拉拢城内各方势力。
三个月后的一日,高昙晟在寺庙内,盘坐在佛堂中佛祖雕像之下,手中摩挲着一串佛珠,内心却不安稳。
自登基“大乘皇帝”
以来,他虽以佛法治国,但眉间的纹路却一日深过一日,忽觉,原来当皇帝和做主持是两码事。
尼姑静宣轻步走近,为他披上一件袈裟:“陛下,夜深了。”
高昙晟长叹一声:“静宣,你说高开道……当真甘心做齐王?”
静宣垂眸未答,佛龛前的烛火在她眼底跳动,映出一丝不安。
此时的高开道身披黑甲,正在他的王府中擦拭着手中横刀。
刀刃映出他鹰隼般的眉眼,烛光的光影在他脸上明灭不定。
副将低声道:“将军,怀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