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不顺,内部尚且不稳。
他所倚仗者,唯江都骁果部,其心只在北归西窜,或与李密争锋,绝无余力亦无心南顾。
岭南偏远,非其必争之地。
且我冯盎在朝,素无党争,今又非其眼中要之敌。
此刻趁其立足未稳,人心惶惶,正是脱身良机!”
说罢,他环视众人,以斩钉截铁地语气下令道:“吾意已决!
备行装,只带精锐亲兵五百,轻车简从,明晨即。
对外只言奉旧命巡察南疆,切莫声张。”
众人见他分析透彻,决心已定,皆肃然领命,分头准备去了。
次日拂晓,冯盎一行果然低调离开江都。
正如他所料,刚刚弑君夺权、正焦头烂额忙于整肃内部、筹划裹挟百官和骁果军北返长安(或洛阳)以争霸中原的宇文化及,听闻冯盎“奉旨南巡”
的奏报,只是略感意外,却并未深究阻拦。
在宇文化及看来:第一,冯盎虽为高级将领,但根基远在岭南,并非关陇核心集团成员,在江都朝廷中影响力有限,其去留无碍大局;第二,岭南路途遥远,地形复杂,民情迥异,非其当前要战略方向,强留一个心向故土且实力不俗的地方豪强在身边反而可能成为隐患;第三,冯盎走得干脆,未带走大量军队或资源,也未公开反对自己,构不成直接威胁;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宇文化及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控制骁果军、如何应对虎视眈眈的李密瓦岗军以及如何实现他北归争霸的野心上,实在无暇也无力去拦截一个“识趣”
离开的岭南籍将领。
于是,在宇文化及有意无意的默许下,冯盎得以顺利摆脱了江都这个是非之地,带着亲信和少量精锐,日夜兼程,踏上了南归故土之路。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回到岭南,凭借家族数代积累的威望和实力,在这乱世中守护一方安宁。
在隋唐时期的文献和语境中,“岭南”
是一个具有明确地理和文化内涵的区域概念,其核心范围指的是中国南岭山脉(又称“五岭”
,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以南的广大地区。
这片土地因南岭的天然阻隔,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与中原核心区域的联系相对较弱,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单元和文化风貌。
具体而言,隋唐时期的岭南主要涵盖今天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海南省全境以及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部分地区(隋至唐前期属于中国郡县管辖)。
其行政核心是广州(隋称南海郡),这是岭南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也是冯盎家族长期经营的重镇。
冯盎在隋末唐初实际控制的“岭南二十余州”
,其具体范围就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西粤北地区(如他的家乡高州,今广东茂名一带)、粤东部分地区、广西北部湾沿岸及东部地区(如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以及隔海相望的朱崖(即海南岛)。
因此,当提到冯盎平定岭南、控制广州、苍梧、朱崖时,指的就是他掌握了今天广东省中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以及海南省等区域的统治权。
当年,整个岭南地区在当时被视为相对偏远但幅员辽阔的“瘴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