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此子乃秦王血脉,当善加抚育,待其总角之年入弘文馆就学,以承天家之训。”
小卫王册封及拜礼遵循的是《唐六典·内侍省》规定,乳母属“宫人”
体系,活动范围限后宫及皇子居所,严禁踏入前朝正殿(太极殿属大朝会场所),亲王册封需“童子由傅、保引至殿庭”
,明确排除乳母直接参与。
但婴幼儿参礼已有变通程序,重大典礼时,幼童可在殿门内、阶下等“次等礼仪位”
参与,由宗正寺女官或皇子“傅”
(男姓导师)抱持行礼,乳母仅允许在殿外候命。
而亲王乳母活动范围需止步于殿外廊下,由女官接手抱入(避免违制),因年幼亲王于殿门内侧(象征性进入朝堂但非核心区),皇帝(李渊)不直接与乳母对话,通过宗正卿下达抚育指令。
侍立武官班列之的秦王李世民在外领兵,但朝堂上仍有其位置象征,此刻他虽不在殿中,但这份恩宠已如无形的光环,笼罩在他和他的子嗣身上。
消息传至虎牢关前线,无疑将更加鼓舞秦王府将士的士气。
再观朝堂之上,洋溢着对秦王功勋的颂扬和对幼小王孙的祝福,然而在这片喜庆之下,秦王一脉的显赫与恩宠,也悄然在部分朝臣心中投下了更为深长的思量。
太极殿青铜仙鹤香炉吐纳云纹,册封小卫王李泰的余韵尚未完全消散,空气中似乎还萦绕着那幼小身躯带来的片刻温情。
女官怀抱裹在精致亲王礼服中的小卫王,身影消失在侧殿门廊的阴影里。
唐高祖李渊的目光从殿门处收回,那深邃的眼眸中,属于祖父的柔和已然被帝王的锐利所取代。
他端坐御座,扫视阶下肃立的文武百官,声音沉稳而洪亮,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卫王受封,乃彰秦王世民虎牢关挫敌、力保东线之殊勋!
然,”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加重,带着金戈交鸣般的铿锵,“社稷大业,非止一隅!
洛阳王世充,伪郑僭号,盘踞东都,实乃我大唐腹心之疾!
此獠不除,天下难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群臣屏息,殿内落针可闻。
李渊的目光投向兵部尚书所在的方向,朗声道:“今有忠臣良将,再添王师锋锐!
益州行台左仆射窦轨,不负朕望,已率巴蜀精兵三万,跋山涉水,星夜驰骋,于日前会师秦王麾下!”
“陛下圣明!”
“天佑大唐!”
殿下顿时响起赞叹与欣喜之声。
巴蜀兵源充足,士卒剽悍,窦轨此援,对围困洛阳已久的唐军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更是决胜的关键砝码。
李渊微微颔,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窦卿忠勇勤勉,率部前往支援,功在社稷!
此乃破郑之机已至!”
宰相裴寂适时出列,高声颂扬:“陛下圣明烛照!
窦仆射巴蜀之兵,如生力之军,直抵洛阳城下。
秦王殿下得此强援,必能一鼓作气,克复东都!
伪郑覆灭,指日可待!
臣为陛下贺!”
侍中陈叔达亦附议道:“王世充困守孤城,窦建德受阻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