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我即位以来,每每虚心求谏,然而只有李纲比较尽忠恳切,孙伏伽可以说是诚实正直,其他人仍然沿袭旧日的风气,只是低着头罢了,这难道是我所期望的吗?我把你们看作儿子一样,你们应当把我看作慈父一样,心中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全部说出来,不要自己隐瞒!”
官员考核结束后,唐高祖李渊在太极殿设宴款待群臣。这是唐初政权初建时期的一次重要宫廷宴会,既是对考核中表现优异官员的嘉奖,也是李渊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的重要举措。
宴会上,皇帝李渊命令大家舍弃君臣之间的礼节,尽情畅饮。李渊特意下令道:\"今日不论君臣之礼,但叙宾主之欢。\"
这一举动延续了他执政初期的一贯作风。早在太原起兵时,李渊就常与将士们同席共饮,以示亲近。登基后,他虽贵为天子,但仍保持着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时常在朝会后与大臣们把酒言欢。
席间,李渊特别召李纲、孙伏伽等考核优异者近前,亲自为他们斟酒。李纲举杯进言:\"陛下不以臣等愚钝,委以重任,臣等必当竭忠尽智,以报圣恩。\"孙伏伽也借机进谏,建议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李渊欣然采纳,并勉励群臣畅所欲言。宴会渐入佳境,乐工奏起《秦王破阵乐》,舞伎翩跹起舞。李渊离席与群臣共舞,场面热烈非常。这种\"舍弃君臣之礼\"的做法,在隋末严苛的等级制度之后,显得尤为难得。它不仅拉近了君臣距离,也展现了新朝开明包容的气象。
宴会持续至深夜,李渊才命人撤席。临别时,他再次勉励群臣:\"今日之会,非徒为乐,实欲与诸公共商国是。望诸公各尽其职,共襄盛举。\"这番话语,既体现了李渊作为开国君主的气度,也反映了他善于笼络人心的政治智慧。这种不拘礼节的宴会,在唐初成为惯例。它不仅增进了君臣感情,也为日后\"贞观之治\"的君臣相得奠定了基础。
李渊的开明作风,打破了前朝严苛的等级束缚,营造了君臣互信的氛围,成为唐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宽松和谐的政治文化,不仅激发了官员的积极性,也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成为唐代\"君臣共治\"传统的开端,深刻影响了唐朝近三百年的政治生态。然而,这种政治文化在后世的发展中,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它能否持续推动唐朝的繁荣,还是会因时势变迁而逐渐改变?这一切,都将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揭开。
我们下章再接着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