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身便已是亲自下了旨意,严厉斥责了轩儿此番的酒后胡为,他收到旨意之后,也已是进宫自陈过错,向晋王妃道了歉,二人已是重归於好,此番事也算是有了好结果。”
李轩乃是崇平帝长子,也並不是苏皇后亲生,而是崇平帝尚为亲王时,前任已故王妃留下的子嗣。
而因其人身为长子,所以早年间极为受到崇平帝的重视,便是平日里的读书写字,拉弓习武,也皆是由崇平帝在旁亲自耐心教导,李轩成年之后,崇平帝便又是亲自从百官之中,挑出了普王妃这么一个出身好,又贤淑的儿媳,为二人办了好大场面的大婚,一时间风光无比。
之后若是崇平帝无缘帝位的话,那不出意外的话,府中王位应也是由世子李轩继承了。
只是世间事,哪里又说得清
自从十多年前“戾太子”一事忽然爆发后,太子之位便是空悬不定,由此也是引得诸王纷爭起来,而经歷一番血腥与残酷的爭夺之后,崇平帝便是凭藉自身的隱忍与聪明,最终得到了当今太上皇的青睞,被立为新的东宫太子。
再之后的几年,自然便是传位了。
崇平帝成了太子之后,所面对的局面也与以前大不相同,也更凶险,尤其又有处理朝政的压力,以至於每天都是兢兢业业,不敢怠慢,由此,对於长子李轩的重视也渐渐少了些。
至其人继位之后,膝下长成的儿女也是愈发多了起来,天资平庸的李轩除了占一个长子的名头,其实並不显得出彩,关键崇平帝又废太子之制,以至於李轩也丧失了因为嫡长子的缘故,而被立为所谓太子的机会了。
加之诸位皇子相继成年,开府,竞爭愈发激烈,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最先无奈开府的李轩愈发沮丧起来,到了最后,自然也就愈演愈烈,愈发不成了什么样子。
崇平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其人也始终怀有几分愧疚,便多次下旨封赏与训斥,又允了其人去到最为重要的內阁观政,以示嫡长子之优势,亲近。
需知內阁乃是当今朝廷朝政运转的中枢机构,按制大乾地方各处递上来的公文摺子与事务,都需要由內阁诸位阁臣先看过,进行细心研判之后,写下票擬意见,再由专人转送到营中,由皇帝亲自批红,批註。
由此,一道可以下发地方的政令程序才算是名正言顺了。
所以说,內阁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再多说什么,而且去到內阁观政,平日里也有许多机会接触到诸阁老,朝廷诸阁老虽不会主动插手皇位之爭,但若是平日里见得多了,彼此熟悉了,总归还是占了几分难得的先机。
也更显现出了崇平帝对於李轩这个长子的良苦用心。
只可惜,如今看来,似乎依旧是效果不佳的样子回到现在。
见苏皇后这般说,崇平帝的面色虽依旧是有几分阴沉,可却也没有再如刚才那般怒气勃勃,好一会后,方才亲自將地上的苏皇后扶了起来。
苏皇后感受到其人动作,一时间也是不由微红了眼。
“陛下.”
“他自己不成器,皇后又何需再为他跪什么”
“妾身身为母后,自有责任—”
听到这话,崇平帝却不置可否,只是轻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