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又感人的文章了!”
一时间,春秋经房内一改之前的沉闷,变得热火朝天。
几位考官脑袋凑在一起,逐字逐句地品评着这份朱卷,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快!快将此人其余几篇《春秋》义的朱卷都找出来!”
冯运急忙吩咐书吏。
书吏赶紧翻找,很快将相同编号的另外四篇《春秋》经义朱卷找出。
几位考官一人拿起一篇,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这一读,更是不得了。
“了不得!了不得!
这‘季札来聘’篇,一个‘聘’字诠释得淋漓尽致,褒扬贤者,认同礼化,格局宏大!”
“还有这篇‘夹谷之会’!竟能从孔子以礼折服齐侯,论及‘文事必有武备’,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我阅卷无数,还是第一次见到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士子。”
“说不定这次的解元就出自咱们春秋经房!”
“……”
几位考官看完后,又互相交换观看。
心中喜悦之色更甚。
四篇文章,篇篇精彩。
观点或许各有侧重,但其深厚的经学功底、精妙的文章笔法。
以及对《春秋》大义的深刻把握,却是一以贯之,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就算让这些考官来答题,恐怕也做不到比此人更好!
冯运捧着四篇文章,手都有些发抖,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之前的阴郁一扫而空。
他有些激动地道:“诸位!我等之前所虑,可以休矣!”
“《春秋》之学,未尝无人!”
“以此子之才,依我看,莫说我经房之魁,便是冲击今科解元,也大有希望!”
“冯兄所言极是!”
“此等文章,合该荐于主考大人!”
“此等人才,绝不能埋没!”
于是几位考官纷纷在卷上写了荐字。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当这几份朱卷送至主考面前时,将会引起怎样的震动。
这一次,他们春秋房,或许真要扬眉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