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召见这些知兵的臣子,当然是为了大明的兵防体制,朱载坖最重视的也是此事,虽然在朱载坖的主持之下,现在的大明官军可以算的上是兵强马壮了,但是朱载坖仍旧不太放心,召见臣子们的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大明的兵防体制。
首先就是确定编制,要将大明卫所和镇协官军的编制数量予以确定,这样的话可以将官军的军费予以落实,同时就是各镇还有京师兵防的问题的,之前大明的兵防重点在九边,所以官军的主力也都在九边重镇上,现在来自于北方的威胁相对减弱,但是海上、南洋等处的威胁相对增加,所以朝廷也必须有相应的准备。
朱载坖认为要在保证朝廷在北方的兵防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对于整个大明的兵防体系作出调整,加大纵深防御的力度,配置多道防线,加强海防,建立坚固的防御支撑点和配置相应的守备部队和机动部队,优化官军的配置,这点是朱载坖所要的,朱载坖很清楚,随着形势的变化,大明的兵防要从重南轻北向南北并重发展了。
同时对于九边的镇协官军,要予以裁减,加强南方尤其是缅甸、安南和沿海的防御力量,这点是最重要的,而且对于北方的防御也要加强,大规模裁减九边官军是不可行的,这点朱载坖也是很清楚的,虽然朝廷要向部分北方的官军调往南方,但是同时要在北方沿边的关键地带兴修坚固的筑垒地带,作为朝廷北部边防的防御支撑点。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纵深防御,对于二线的城池等也要予以整修,配置相应的守城器械,同时责令对于整个北方的交通情况予以调查,对于北方的道路也要予以整修,在整修道路的时候,要听取练兵军务处的意见,不仅仅是要为经济发展服务,更加重要的是要为国防服务,这点是不容讨论的。
在和戚继光等人的商量之后,确定了以长春卫、吉林卫、松原卫、沈阳中卫、大宁卫、张家口所、东胜卫等一系列一线卫所作为大明的边防一线防御支撑点,在这些地方,朝廷要投入巨资,大兴土木,将其建设成为坚固的要塞筑垒地带,作为防御北方入侵的重要节点,不仅要贮备大量的军器粮秣和守城军器,更是官军的重要防御集结地。
还有东西走向的阴山横亘黄河北岸,北面是广袤的蒙古高原,北坡平缓、南坡陡峭的地形,利于北方势力南下进攻,却对南方北伐极为不利,因此每到秋风起,这里便成为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南下争夺的焦点。贺兰山矗立在黄河西岸,芦芽山位于黄河东岸,南邻陕北高原。套内的鄂尔多斯高原地表起伏,中间高四周低。贺兰山以东、阴山以南的黄河水流平稳,两岸土壤肥沃,适宜农牧,自古便是多民族聚居地,居高临下威胁中原,可直抵长安。中原王朝若占据阴山,便能掌控阴山以北的广袤高原。
在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