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3 / 8)

nbsp;  曲辕犁的实物和模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由将作监制作出来,并在皇家庄园和少量试验田里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其结构也根据初期反馈进行过数轮优化,可以说技术上是成熟的,大规模生产推广不存在技术障碍。

    当前唯一、也是最大的瓶颈,就在于价格。

    高达三千五百钱的售价,对于普通农户而言,无疑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款。

    让他们拿出这么多钱,去购买一个虽然听起来很好,但并未亲眼见过其大规模效用的新式耕犁,是绝对不现实的,强行推广只会引来民怨,适得其反。

    刘辩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并没有急于求成,立刻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首先就是将这批初期的三万架曲辕犁,优先配备给农兵团,让农兵团在开南方生荒地时,就能用上最先进的工具,事半功倍。

    三万架犁投入实际生产,足以暴露出任何在小型试验中难以发现的设计缺陷或适应性问题,为后续的改进提供海量的一手数据。

    同时,让曲辕犁的效果通过农兵团的实际使用,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为未来的民间推广铺路。

    最后,大规模订单本身就有助于摊薄生产成本,同时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进行简化设计,也是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陈卿放心,这笔订单少府是不会赚钱的。”刘辩进一步解释道,“事实上,每架耕犁朕还需要从少府的内帑中额外贴补七百钱,国库只需要支付两千八百钱,就能拿下一架曲辕犁。”

    这意味着仅仅是这三万架曲辕犁,刘辩就需要从少府的收入中拿出超过两千万钱来进行补贴,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他希望通过明年的春耕,农兵团就能用上这些新式犁具,让理论和规划真正在田野中结出硕果,如果没有出现问题,那南方地区的建设也就即将开始。

    陈琳领命而去,将这份涉及巨额资金和重要农具采购的提案,按照流程提交至尚书台进行审议和公文审批。

    然而此事却引来了尚书令贾诩的亲自过问,他并非为了阻挠,而是带着更深远的思虑来到了嘉德殿求见刘辩。

    “臣贾诩,拜见陛下。”贾诩躬身行礼,姿态一如既往的恭谨沉稳。

    “贾卿来了,坐吧。”刘辩指了指御案对面的席位。

    “谢陛下。”贾诩依言端坐。

    贾诩今天过来并非是为了反对朝廷向少府采购曲辕犁配给农兵团,这些年身在京城,也曾多次观摩

最新小说: 扶唐 修真版大明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断绝关系?我转身科举成状元! 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 关山第一侠辽东英雄传 现代历史课,被皇帝们旁听了 你说要悔婚,我封异姓王你哭什么? 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