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5 / 8)

的构想,他目光炯炯地看向贾诩,说道:“贾卿,借此机会,我这边还有一个想法。工部接手此事后,不能仅仅停留在接收技术和仿制生产层

    面。朕想着工部需要拿出一个长远的方案来,为天下工匠规划一个更明晰,更有前途的去处。”

    他稍微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详细阐述他的蓝图:“眼下朝廷虽已算颇为重视工匠,赏赐亦不算薄。然而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传承有序、等级分明、能够清晰衡量技艺高低的工匠体系。”

    “大部分技艺传承仍依赖于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口口相传模式,这种方式于朝廷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朝廷无法准确分辨工匠能力的高低优劣,在征召役使、评定赏罚时,缺乏客观依据,全凭官吏主观判断或工匠

    自陈,极易产生不公和腐败。”

    “另一方面,朝廷也难以对分散各地的工匠进行有效管理和调度,无法将最优秀的工匠力量,集中到最需要他们的国家工程和技术攻关之上。”这些不仅是工匠传承的弊端,也是过去朝廷在教育方面的弊端,培养人才的根基不

    在朝廷手里。

    现在朝廷已经初步拿回了教育权,刘辩自然是想着在工匠方面也能创造一个由朝廷控制的培养渠道。

    “朕思虑良久,想着让工部牵头,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来,核心便是建立一套评定工匠技能高低的品阶制度。”刘辩也说出了他的目的,让朝廷建立一套如同太学的体系。

    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开创历史的决心:“朕意将此体系分级设等,其中最高一级可称之为大匠!其地位当与博士品阶相同,享受与博士同等的官秩、俸禄和礼遇!”

    这个提议石破天惊,在士人地位崇高的时代,将工匠的顶级称号与儒家经师的最高荣誉之一博士并列,无疑是极大的抬举和突破。

    “设立大匠之阶,不仅仅是为了给予荣誉和待遇,更是要让这些技艺登峰造极者,能够引领整个行业技术的发展。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自己的毕生经验、独门绝技系统地整理记录下来,形成可以传授的典籍或图谱!”

    “一旦这些宝贵的经验得以书面化、系统化,那么后来者的学习与培养就将事半功倍,不再完全依赖于难以保障的口传心授。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才能打破门户之见,进入一个更快、更稳的轨道。”刘辩的这一番长篇大论,清晰

    地勾勒出了一幅打破世俗偏见、系统化建设技术人才队伍的宏伟蓝图。

    他将工匠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试图用制度化的方式,确保技术的持续积累和有效传承,这不仅关乎

最新小说: 开局荒年,带着俩媳妇逆天改命 让你娶弟媳,你扶岳母当皇后? 猎户家的神医辣妻 最强驸马,江山美人我都要 边关战王,从搬尸体开始变强 谁给大明续命了? 开局三妻,从寒门到九元及第!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综英美]一发十连,五蝠临门 穿成寒门农家子,每日情报肉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