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府书房中跳动的烛火将三人的面容衬得忽明忽暗,凝重的气氛犹如深不见底的寒潭,微漾的涟漪下是刺骨的寒。
“你这意思是,不管如何,裴恒的案子都翻定了?”
燕彻执咀嚼着赵明成的话,还有些迟疑,“即便裴逸麟死在半途?”
赵明成笃定地点了点头。
“裴逸麟活着回来,手握的人证哪怕只是刘卞这个佃农,他与裴太师都可以抓着不放,借着裴家百年门楣在此都能让朝野震动——若要平息众怒,他只有下旨翻案。”
赵明成娓娓道来,“若裴逸麟死在河州……”
听到这里,哪怕只是想象,赵明珠的脸色都瞬间苍白了几分。
“裴太师白人送黑人,中年丧子,晚年失独,何况如今看来,引以为傲的儿子还是冤死,定会不惜一切代价。
加上林必安,这孩子重情重义,看着一起长大的兄弟死去,怎可能选择明哲保身?”
“到时候,”
赵明成抿了一口茶水,“一边是手握重兵、心怀怨念、战功赫赫的少年将军,一边是孤家寡人、赤手空拳只求玉石俱焚的三朝元老……这滔天巨浪,陛下如何镇得住?”
一旁沉默许久的赵明珠开口,语气里带了些悲凉:“所以,逸麟死或不死,翻案都势在必得。
区别在于,丰顺帝是所谓的‘圣明烛照,为众臣昭雪’,还是被逼无奈,在这场腥风血雨中承认自己的错误。”
“前者尚且能让陛下保全些许颜面,后者……天子做出此等伤天害理之事,届时必然江山震荡!”
燕彻执倒吸一口凉气。
他的父亲,他的主君,他的君父,实际比自己想象的更狠、更绝情。
只不过此刻对裴逸麟的“追杀”
,看似狠戾,实则是穷途末路的下下策——无论裴逸麟生或死,只要他回京,裴恒的案子都必须重审。
而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此时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翻案的同时,找一个份量足够的替罪羊,去平息众怒,去保全天家威严!
“谢晨决……”
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这个名字,燕彻执眼中带上些悲悯,“他完了。”
“不错。”
赵明成颔,“构陷忠良乃是抄家灭族的重罪,陛下要稳住自己的江山,给裴家和天下一个‘交代’,谢晨决这颗头颅,便是这桩冤案最好的祭品。”
“那我们该如何?”
燕彻执问。
赵明成不答,转头看向女儿:“明珠,你觉得该如何做?”
“静观其变,顺势而为。”
赵明珠语气淡然,对着太子道,“殿下此刻要做的,就是确保东宫与谢晨决毫无瓜葛,若有,即刻撇清关系。
他所有的罪证,都是他个人所为。”
“等到逸麟回京,您不妨做第一个跳出来请求陛下严惩奸佞的人。”
燕彻执犹豫了。
第一个跳出来做这出头鸟……这无疑是在丰顺帝心上插刀,让本就猜忌的父子之间,嫌隙更深。
“殿下是担心陛下起疑?”
赵明珠看破燕彻执的犹豫,“您跳出来,不仅可以撇清与谢晨决的关系,还能证明您对裴家之前所为,毫不知情。
你只是一个不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