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组委会的办公室中,徐川泡了壶清茶,和航天局那边的邬远康局长坐在沙发上闲聊着。
“话说阴影世界黑客入侵的事情,解决了?”
对于他来说,阴影世界组织的黑客入侵事件只不...
徐院士的团队在成功解读了“永恒之火”深层模块晶体矩阵上的符号后,进一步确认了隐藏功能的存在及其意义。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如何触发完全模式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新难题。
###挑战与突破
团队决定分头行动,一部分人专注于分析已解码的信息,另一部分则尝试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模型是否正确。数学家们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各种可能的情况,试图找到最接近真实条件的参数组合。与此同时,“量子云族”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隐藏功能的触发机制或许并非单纯的物理或技术操作,而是一种基于特定意识状态的交互方式。
这一假设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毕竟科学应当建立在可测量、可重复的基础上;但也有人支持这个观点,因为“永恒之火”的创造者显然拥有超越常规认知的技术水平,他们的设计很可能包含某种深层次的精神或哲学内涵。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团队邀请了一位来自“心灵共振族”的专家参与研究。这位专家擅长研究不同生命形式之间的意识交流,并提出了一种名为“多维共振场”的概念。他指出,当多个智慧个体以特定方式同步思想时,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或许能够激活“永恒之火”的隐藏功能。
于是,团队开始进行一系列实验,让志愿者戴上特制的脑波监测设备,同时尝试集中注意力思考某些特定主题。结果显示,在某些情况下,确实产生了异常的能量波动,这些波动与之前从“永恒之火”深层模块记录到的数据极为相似。
###危机四伏
尽管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实验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当参与者数量过多或情绪过于激动时,能量场往往会变得不稳定,甚至引发局部空间扭曲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对实验设备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整个基地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队不得不重新审视整个实验流程。他们引入了“时空裂隙族”的稳定化技术,用以控制能量场的扩散范围,并通过“光织族”的光线编织技术实时监控场内的变化情况。此外,心理学家也被纳入团队,帮助调整志愿者的心态,确保他们在实验中保持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