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吗?
最恐怖的是,像这样的义子,主公帐下有整整五位?
自家主公果真天命所归,王朗心下计较已定,此去庐江必要骂死几人,到时军报里就写:
【他,王朗,阵前斗将,未及一合,便阵斩了敌军上将!】
可不未及一合,他光骂了,都没出手。
有如此功绩在身,定能更进一步引起主公重视,于新朝博一场王家的通天富贵。
庐江前线。
文聘与张勋对峙于舒城,已有十数日。
双方相安无事,文聘担心自己折损了太多士卒,有背于自家主公保存实力之意,届时哪怕打下了庐江也有过无功。
毕竟荆州方面,除了蒯良、蒯越俩兄弟,旁人也不愿过分招惹袁术,引火烧身。
倘使将袁术的战略目标从北方吸引向荆州,却不是在拿自身拖延袁术大军,以给曹刘喘息之机?
如此舍己为人之事,刘表自不愿为之,奈何袁术近在左侧,又越渐坐大。
眼下若不加以牵制,同曹、刘两家互相联合,假以时日,数雄尽灭,自家一州之地,又何以抗袁术乎?
是以,眼下命他文聘来进攻庐江,行此围魏救赵之计,已是荆州内部各方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
可眼下,就这无奈之举,却也碰上了难题。
先前本应多方交战,而兵力捉襟见肘的袁术后方,不知从哪招募出一支两万人的百战精锐。
彼等又据守城之利,足以同他麾下荆州精锐相抗衡。
偏生还碰见了张勋这等坚守不出,立于不败之地的常胜之将。
其一手乌龟战法,诱敌不出,强攻又顾忌折损,徒留此地无非拖延时日而已。
眼下文聘最大的战略指望,也不过是有自家率大军在侧,能使北面听闻消息的袁术心存顾忌,率军回援。
恰在此敌不动,我不动之际,文聘忽听人报:
“回禀将军,探马来报,有一支两万袁兵将至,据舒城已不足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