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阳都,诸葛氏乃当地声名显赫的望族,世代人才辈出。
他的高祖诸葛丰,以明经入仕,官至光禄大夫,刚正不阿,敢于弹劾权贵,名震朝野。
而影响他最深的,正是他的叔父诸葛玄。
叔父诸葛玄,性情豁达,心怀济世之志,游走于乱世之中,广交豪杰。
黄巾起义之后,大汉显将亡之兆,董卓祸乱朝野,诸侯各怀异心。
在那风云变幻的年月里,他随侍叔父身侧,学习兵法谋略、治国之道,见家中宾客盈门,与他们谈论天下大势,受益良多。
可诸葛瑾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叔父在月下徘徊的身影。
清冷月光照彻他们叔侄单薄的身子,叔父那微微佝偻却依旧坚毅的脊梁,似藏着无尽的心事。
终究万语千言,汇成幽幽一叹,“眼下时局动荡,非庸碌之人所能守成也。
瑾!汝为诸葛家长子,将来切不可堕了吾家千年门楣。”
叔父是这样叮嘱的,诸葛瑾也是这样做的,他苦读诗书,仁义礼孝,从内而外一丝不苟,正是标准的世家名士。
不久的将来,他也会做一件孝事,随后有诸葛家的政治影响,为他吹捧造势。
他将被举孝廉,入朝为官,像他的高祖父一样,刚正不阿,弹劾权贵,扬诸葛家之门楣于天下!
一直到许多年以后,他这个标准的世家名士才知道什么叫时局动荡,什么是奸佞当道!
所谓的理想只会一次次被现实碾碎,乱世之中又哪来得清明太平?
因为曹操来了!
曹操,曹孟德!
那个让他夙兴夜寐,辗转反侧,如梦魇般折磨的他无法入眠的名字。
这个梦魇不仅折磨着他,也折磨着他的弟弟诸葛亮,使曾经那样一个聪颖脱俗的少年人,才十几岁,已生归隐之意。
初平四年,徐州牧陶谦麾下害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操一怒兴兵,鲸吞徐州。
所过之处,屠城灭门,以祭亡父,近无人能挡。
曹军铁蹄踏碎了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