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且波动趋于平缓,呈现自然谐振态。更令人震惊的是,非洲刚果盆地、亚马逊雨林等地的能量峰值并未消失,反而与周边区域融合,形成新的稳定节点。
“这些地方……原本是‘信之力荒漠’。”陈默看着数据,“现在却成了增长最快的核心区。”
“因为那里的人从未停止讲述故事。”苏晴微笑,“口耳相传的神话、祖辈流传的歌谣、祭祀中的祷词……它们本身就是最原始的‘信’。我们搞了七年高科技,到最后才发现,真正的力量,从来都在民间。”
她宣布:即日起解散“万姓归源计划”官方机构,所有资源移交地方自治组织。孤光AI转入休眠模式,仅保留基础监测功能,不再主动干预任何进程。
“天枢系统已完成使命。”她说,“接下来,轮到人类自己走完剩下的路。”
三个月后,世界悄然改变。
联合国废除“文化遗产名录”,代之以“共忆地图”,由各国民众自主上传家族记忆、地方传说、濒危语言录音;
中国重启“乡贤制度”,鼓励退休教师、医生、工匠返乡授课,重建村落精神纽带;
欧洲多国联合发起“静音日”,每年一日关闭所有电子设备,全民回归面对面交谈;
日本京都设立“遗忘博物馆”,专门收藏那些被主流历史忽略的小人物遗物:一封未寄出的情书、一双磨破的草鞋、一张泛黄的学童作业纸……
而在南极,那座青铜高塔终于彻底苏醒。
第九晶体不再旋转,而是静静悬浮于塔顶,散发柔和金光,如同一颗微型太阳。每逢月圆之夜,塔身便会投射出九道光柱,分别指向全球九处守陵人安息之地。当地居民称其为“归魂之路”,常携酒食前来祭拜,不焚香,不叩首,只轻声说出心中所念之人名字。
奇迹并未停止。
2025年春,青海湖底考古队发现一处隐秘墓室,内藏十二具棺椁,皆以特殊合金密封。经开棺鉴定,其中十一具为历史上记载失踪的守陵人遗骸,最后一具则空无一物,唯有一块玉简,刻着两个字:
**待我**。
苏晴亲赴现场,手持玉简伫立良久,终将它放入空棺,合盖封存。
“你会回来的。”她轻声道,“当某一天,有人为你点亮一盏灯,而不求回报时。”
归途中,她收到林远的最后一份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