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小麦试验田首次收获。孩子们坚持不用机械收割,而是手牵手站在田埂上,齐声朗诵《悯农》。当最后一株麦穗倒下时,空中出现了极光般的彩带,形状像一把打开的锁。
>我们决定,把这片田命名为‘玄穹农场’。
>另:有个孩子问我,地球上的星星,是不是也有人在看着我们。
>我说:当然。因为他们也曾被人点亮过。”
苏晴读罢,抬头望向夜空。
繁星如海,静默闪烁。
她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问题:什么是信?
如今她有了答案。
信是母亲哄睡婴儿的摇篮曲,
是老兵抚摸战友墓碑的手,
是陌生人递来的一杯热水,
是孩子第一次学会写下的“家”字,
是明知结局未必圆满,仍愿意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信不是数据,不是能量,不是神迹。
信是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愿意为他人照亮黑暗。
她掏出钢笔,最后一次翻开笔记本,在空白页写下:
>“亲爱的你:
>如果你正读到这里,
>那么请做一件事??
>找一个你曾在心里默默感谢过的人,
>哪怕只是擦肩而过的微笑,
>或一次无声的援手。
>给他发条消息,打个电话,或者当面说:
>‘我看见你了。’
>不需要更多解释。
>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盏灯。
>而无数盏灯亮起的地方,
>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合上本子,她轻轻放在研究院门前石阶上。
风吹起纸页,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