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还不呛人。”
秦书蹲下去翻看柴火,拿起一块掂量掂量:“可不是咋的,都是松木疙瘩,耐烧。”
黄英和王玲也走过来,看着码得越来越整齐的柴堆,对视一眼,眼里都带着点惊讶——这柴火的成色,可比她们预想的好多了。
王铁柱一边卸柴一边说:“顾知青,我爹说了,您给的票他收了,说按市价换的,一点没多要。
还说往后要是柴火不够,再去家里说,保证给您挑好的。”
顾从卿点头:“替我谢谢你爹,也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不辛苦!”
铁蛋抢着说,“大队长说了,你们是好人,帮咱村长脸了,干点活应该的!”
等兄弟俩把柴送完,牛车又来了。
牛车已经到了门口,赶车的是个老汉,正是大队长说的老李头。
他从车上跳下来,冲顾从卿喊:“顾知青,我这柴也拉来了,都是去年冬天就晾干的,你瞅瞅中不中!”
顾从卿走过去一看,老李头的柴虽不如王家的整齐,却都是实打实的硬木,烧起来火力足。
老李头送了五车过来才完事。
王铁柱兄弟和老李头收了东西要走时,顾从卿让黄英从包袱里拿出两包水果糖,塞给他们:“拿回去吃,谢了啊。”
王铁柱挠着头嘿嘿笑:“这咋好意思……”
老李头嘴上说着,手却接了过去,揣进怀里。
等人都走了,李广摸着柴堆直咂舌:“从卿,这民主村的人,是实在啊!”
秦书也感慨:“看来这票花得值,心里踏实了。”
柴火在院子角落堆得像座小山,顾从卿看着天上飘来的几缕云彩,转头冲秦书和李广喊:“搭个柴火棚吧,别等下雨把柴淋湿了。”
秦书应了声,跟着老知青李建国去杂物房翻找材料。
没一会儿,几根粗木棍、一捆稻草和半盒铁钉就抱了出来。
“这是去年拆旧棚子剩下的料,结实着呢。”
李建国拍了拍木棍上的灰。
李广撸起袖子,拿起锤子就钉:“搭这玩意儿我在行,在家跟我爹搭过一回!”
他手劲大,钉子“砰砰”
几下就嵌进木头里,秦书在一旁扶着架子,顾从卿则量着尺寸找平,三人配合得默契。
黄英和王玲也没闲着,把稻草抱到一旁理整齐,准备等架子搭好就往上铺。
不到半天,一个方方正正的柴火棚就立起来了。
架子打得稳当,上面铺了厚厚三层稻草,边缘用石头压得死死的,看着就抗风挡雨。
李广拍了拍手上的灰,得意地绕着棚子转了一圈:“咋样?保准柴火干干爽爽的。”
到了第五天傍晚,李建国突然掀帘进了屋:“新同志们,今晚别做饭了,咱聚聚!”
顾从卿几人跟着出去,见老知青们正往院子里的石桌上摆东西:一碗红烧肉颤巍巍地冒着油光,李建国端出一碟炒花生,说是攒了半个月的油票换的。
还有人拿出腌黄瓜、煮玉米,摆了满满一桌子。
“这咋好意思……”
秦书搓着手,有点过意不去。
“客气啥!”
李建国往石凳上一坐,“你们来之前,咱知青点冷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