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次日清晨,林晚舟以巡视地方教育为由,亲赴江南。途中经停扬州,特意拜访一位退隐老儒??陆明远。此人曾是先帝御前讲官,因直言触怒章懿太后而被削籍归乡,传闻他对“天镜台”真相知之甚详。
陆宅破败不堪,庭院荒芜,唯有一株老梅倔强开花。老人坐在檐下晒太阳,白发苍苍,双目浑浊。
“你来了。”他竟未抬头,“比你娘晚了十年。”
林晚舟一震:“您认识我母亲?”
“何止认识?”老人苦笑,“她是我的学生。也是唯一一个敢当面质问我为何不站出来的人。”他抬起枯瘦的手,指向厅堂内一幅褪色画卷,“看看吧,那是最后的迎圣会。”
画中群贤毕至,林昭立于中央,手持竹简,神情坚毅。而在她身后,赫然站着三位身穿官服的男子??一位是已故礼部尚书,另一位是兵部右侍郎,第三人面容模糊,却被一道朱笔圈出,旁注二字:**监国**。
“章懿太后……当年并非孤身一人。”陆明远低声道,“迎圣会之所以覆灭,不是因为你们太弱,是因为我们中间出了叛徒。那位‘监国’大人,在最后一刻向紫宸阁递交了全部名单,并宣称‘此乃清君侧之举’。”
林晚舟呼吸凝滞:“所以太后只是执行者?真正的‘玄圭’另有其人?”
“我不知道。”老人摇头,“但我知道一件事:每当王朝动荡,必有一人被推上前台承担骂名,而真正的操纵者,永远躲在光背后。”
离开扬州后,林晚舟命沈知衡封锁消息,同时派遣五名最信任的巡音使潜入各州县,重点调查那些突然兴起的书院。七日后,回报陆续抵达:所有书院均使用同一种特制墨水书写教材,遇水显影,干则隐去;且每院地下皆挖有密室,内置铜管相连,疑似用于传声通讯。
更令人骇然的是,在江西某书院密室中,发现一面小型黑曜石镜,虽不及皇史?阴库那般庞大,却同样能接收各地“问心箱”摘要信息,甚至可反向发送加密指令。
系统重生,只是换了壳。
林晚舟当机立断,下令查封全部可疑书院,拘捕教习审讯。然而就在命令下达当晚,京城突现异象:数十只竹制飞鸢自不同方向飞入皇宫,坠落在太和殿前广场,每只鸢翅下皆绑微型卷轴。内载内容震惊朝野??竟是近年来多位高官私下收受南方书院贿赂的账册副本,以及一份名为《新纲要》的手稿,明确提出“借启蒙之名,行收编之实;以自由为饵,诱众自缚”。
手稿末尾署名空白,仅印一枚梅花烙印。
影槐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