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皱眉:“何事如此郑重?”
“昨日,京郊八岁女童李小荷于问心书院留问:‘若父母之命令我嫁予恶人,我顺从是孝,反抗亦是爱,二者冲突,当如何取舍?’”沈昭明朗声道,“此非一家之困,而是千万女子之心结。若我朝所谓‘孝道’,必须以女性终身痛苦为代价,那这孝,还是不是道?”
满殿哗然。
礼部尚书出列怒斥:“竖子妄言!婚姻自有父母之命,岂容孩童置喙?此等言论,实乃败坏纲常!”
沈昭明不退反进:“那请问尚书大人,若您女儿被许配给杀人犯,您也会逼她出嫁,以全‘孝道’吗?”
老臣语塞。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朕年少时,也曾被迫娶不愿娶之人。二十年夫妻,相敬如冰。若当时有人问我‘这是否正确’,或许……我会早些醒悟。”
他抬眼看向儿子:“你母妃临终前对我说:‘别让孩子重复我们的错。’你今日之问,虽悖于古礼,却合乎人心。朕准你开设‘婚自主试点’,三州试行五年,观其成效。”
群臣震惊,然无人敢再言。
退朝后,沈昭明独行宫苑,忽见一老宦官捧着一只旧木盒缓步而来。打开一看,竟是当年林晚舟轮椅上的铜铃,铃身斑驳,刻着两字:**慎问**。
“这是她在问心司最后一天留下的。”老宦官低语,“她说:‘有一天,当人们不再害怕提问,这个铃就该响起来了。’”
沈昭明双手接过,轻轻一摇。
叮??
清音袅袅,惊起枝头寒鸦。
同一时刻,岭南山村,那个曾说出“整个村子都瞎了”的瘦弱男孩,如今已是县学教谕。他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新生,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念那三句话吗?”
学生们齐声回答:
“我有权怀疑,哪怕对象是皇帝。”
“我可以不同意,只要我说出理由。”
“我不必立刻相信,我可以等待证据。”
他点头,又问:“如果有一天,官府说这三句话扰乱民心,要禁止诵读,你们会怎么做?”
教室一片寂静。
半晌,一个女孩举起手:“我会把它编成歌,在夜里悄悄教给弟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