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一个城郊厂房改造的美术空间。
租金分段支付,押金走项目专户,所有物料入库有清单,含安全规范与撤场标准。
执行团队提出:“老师们需要讲义统一吗?”
“回收表包括?”执行主管问。
“孩子评价、家长评价、现场照片授权、风险点评两句。”沈荔顿了顿,“还有一项‘孩子愿望’。那一栏必须有。”
她抬头,认真道:“我们做的是‘被看见’,不是‘看着做’。”
她联系了两家曾合作过的企业人力负责人。
对方开始犹豫:“员工工时怎么折算?”
沈荔把表格发给对方,“你们提供志愿者名单、工时总计;我们匹配图书、教具、交通、餐食等‘可感兑现’物资券。季度我们会寄‘参与报告’,列明你们的‘人’到哪、‘物’到哪。”
“那我们能在现场挂条幅吗?”人力负责人问。
“能。”沈荔点头,“挂的是志愿者名单。没有品牌色,没有口号。因为那一刻,你们不是企业,是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笑:“懂了。你这套,比宣传更好看。”
【我家女儿胆小,能不能让她读一段?】
【我是一名美术老师,可以帮孩子们做封面】
【我是摄影师,可以免费给孩子们拍成长照】
秋雅看得眼泪汪汪:“姐,这都是实打实的‘人’。”
“对,”沈荔把后台分类,“人能接住,才叫项目。”
她挑眉,低声笑:“别装关心。”
也许是忙,也许是看风向。她没有主动联系。
晚上,手机突然震了一下。
是一个陌生号码——Y集团执行总监。
“沈小姐,意向书我们看过了。我们愿意先行投入试点经费两百万美金,换取白名单优先权。”
沈荔靠着窗,语气很软:“白名单只有内容方与教育服务方,你们不在里面。”
“我们可以出人员,协助执行。”对方不放,“也可以不露名。”
“那你们为什么要进来?”沈荔问。
那头沉默两秒:“因为我们想在东南亚跑阅读赛道。你是样板。”
“谢了。”沈荔淡淡道,“我不做样板。”
她挂了电话,把手机丢到沙发里,盯着天花板发了一会儿呆。
她也会累,但这口气不能咽。
预售放出三城,每城两个时段,二十四小时内报满八成。
出版社先款到账两笔;“小时捐”转化了第一批志愿者名单;执行团队按节奏磨流程,孩子讲述与家长提问都开始变得自然。
她去最窄的那家独立书店踩点。
地下层矮,墙离人很近,孩子坐在蒲团上,对着她说:“沈老师,我今天想讲给我不认识的那个弟弟听。”
“你为什么不认识他?”沈荔蹲下来。
“因为他在很远的地方,那里也有书吗?”
沈荔看着那双眼,心口软得一塌糊涂:“有,慢慢都有。”
她把这句话写进了“回收表”,又在旁边加了一行小字:有一天,你会亲自去。
媒体有了新的角度:
【她拒绝资本后,自建资金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