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说,“陈宇住院期间,主治医生曾尝试让他阅读部分案例进行认知矫正。结果他看到第三页就崩溃了??那上面记载的,正是他对自己第一任妻子实施的精神控制手段。”
小八怔住。
“他还问医生:‘这些人写的……是不是也是我?’”
她闭上眼,心头翻涌。施暴者终将面对自己的影子,而这影子,是由无数沉默叠加而成的。
当晚,她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觉醒之家”官网发布重磅公告:启动“记忆归档计划”,将十年来收集的五千余份真实案例整理成非虚构文集《她曾存在》,所有收益捐赠给受创儿童心理康复项目。同时开放匿名投稿通道,鼓励更多人写下经历,“不必署名,只需说出真相”。
舆论再次震动。支持者称其为“中国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社会实践”,反对者则攻击其“煽动性别对立”。某知名男性博主甚至发文嘲讽:“现在连做个丈夫都要提心吊胆了?难道女人就不能忍一忍?”
话音未落,评论区瞬间炸开。
一位网友贴出自己母亲的病历:因长期家暴导致双耳听力丧失70%;
另一位父亲留言:“我女儿八岁,亲眼看见她妈被踹下楼梯。你说‘忍一忍’?那你来替她忍!”
更有大批曾受助女性集体发声,晒出“全民监督哨”报警记录截图,配文:“我们不是在制造仇恨,是在争取活命的权利。”
风波愈演愈烈之际,教育部突然传出消息:经多方专家论证,《家庭安全教育》课程拟纳入中小学必修体系,内容涵盖识别暴力、情绪管理、求助渠道等模块。试点城市名单中,赫然包括云南、贵州、甘肃等地的“素芬纪念馆”所在地。
小八得知后久久无言。她想起多年前那个蹲在雪地里写作业的女孩,如今已是师范专业的大三学生,主动报名成为家乡的反家暴宣讲志愿者。
命运的齿轮,终究开始转动。
五月的第一个周末,知意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地正是北京首座“素芬纪念馆”。活动结束后,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眼中的她》。
几天后,小八在书包里发现了那张作文纸。稚嫩的笔迹写道:
>“我妈妈很勇敢。她不是超人,不会飞,也没有魔法。但她敢说真话,敢帮别人,敢在一个很多人假装看不见的地方点亮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