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规则,使舰体呈现为一道无害的‘灵弦’波动。然而显而易见,我们的‘模仿’存在缺陷,或维度规则本身对试图进行‘逆向’穿越的低维实体表现出极强的‘排异性’!”
他用力拍击绘图板,发出“啪啪”声响,板上的公式随之闪烁:“倘若转换思路呢?不再进行‘欺骗’,而是采取‘顺应’与‘引导’策略!其原理类似于……潜水艇利用声纳探测海底地形!
我们能否设计一种护盾系统,其并非硬性对抗维度排异力,而是实时感知维度边界的变化态势,动态调节自身频率,从而定位一条……‘阻力’最小的路径,实现‘滑行’穿越?”
这个时候,“枢机”的金属躯壳发出低沉嗡鸣,暗蓝色传感器光芒随数据流高速闪烁,其关节处传来细微的机械声,然后说到。
“王海峰教授提出的‘动态顺应’理论具备可行性基础。依据我的意识核心在虚拟‘爱神’世界中与高维规则交互后残留的记忆片段,高维意识的降临也并非强行突破,其过程更接近……沿预先存在的、规则允许的‘缝隙’或‘通道’进行渗透。”
他调出一组极度复杂、由无数交织光线构成、形似神经网络的模型,模型在空气中悬浮旋转。“可尝试构建一个‘灵弦探针’网络,将其集成于护盾发生器外围。穿越尝试启动时,探针阵列率先发射低功率、多频段的‘灵弦’脉冲,对前方维度边界的具体‘拓扑形态’及‘阻力梯度分布’进行扫描测绘。”
李艳迅速衔接思路,指尖在虚拟界面划出动态变化曲线,曲线如活物般蜿蜒:“随后,主护盾系统依据探针反馈数据,在毫秒乃至微秒量级的时间内,动态调整整体共振频率与能量场分布,使护盾形态持续与维度边界的‘低阻力区’保持‘贴合’……其物理过程如同水流顺应礁石形态绕行,而非试图将其撞毁!”
“该方案需消耗极其庞大的实时计算资源,”“枢机”补充道,指向模型中的一个核心节点,节点闪烁着警告红光,“特别是对维度边界‘形态’的预测及护盾调整前置量的演算。任何延迟均将导致护盾与边界发生剧烈碰撞,重蹈覆辙。”
“立即调用‘昆仑之心’全部闲置算力,包括‘方舟’舰及‘启明号’的部分冗余计算单元!”李艳果断下令,声音穿透指挥室的嘈杂,“集中力量攻关‘动态顺应护盾’核心算法!我们必须在‘坚壁’计划争取的时间窗口内,完成理论模型构建及初步的小尺度模拟验证!”
指令被迅速传达,全息通讯窗口在屏幕上弹出确认信息。零号空间全体研究团队,连同远在“启明号”及“方舟”舰的辅助计算中心,其所有智力资源与计算能力均被高效动员,
整个体系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围绕这个被命名为“潜行者”的新型护盾方案全速运转,实验室的灯光仿佛因计算强度而微微颤动。
与此同时,在“利刃”计划的另一分支——“意识对抗武器”研究组,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小组工作区的氛围从沉闷转为紧绷的期待。
年轻的心理神经学家艾拉·陈博士正与数位“自由火种”工程师共同分析“烬”牺牲时记录的高维意识冲击数据,她的指尖在数据流中快速滑动。
她敏锐地观察到,在那股毁灭性的精神尖刺中,除纯粹的恶意与毁灭意志外,还夹杂着若干极其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