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理,这家工厂有多少人?”
刘招宪马上说道:“1620多名造船工人和技术管理,如果再加上将军澳的游艇制造厂,我们荣昌游艇员工有3100人左右。这个数据,是香港以往造船业巅峰时6000多名工人的一半。正是我们荣昌游艇的爆发,也挽回了香港造船业,目前香港大概有8000名造船工人。”
说到这里,在场的很多人都振奋不已,而现场还有一些外籍工程师,他们也是露出高兴的表情。
荣昌游艇一路走来,成功有很多因素,主要有:第一,香港本身造船业底子还不错;第二,长江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第三,则是选对了路子——从五十年代末就将玻璃钢用于船身、飞桥系统、复式驾驶台三大技术,当做新一代游艇的目标。
当然,荣昌游艇的发动机等关键零件,自然是采用进口,毕竟香港产业链又不全;不过香港的优势是自由贸易港,税收极少,进口的税几乎等于没有。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这确实让人振奋人心。那现在订单情况怎么样?”
刘招宪指着正在生产的海神系列游艇,说道:“美国那边的订单太多了,整个今年的生产档期都已经排满,今年(1965)我们预计能出口1000艘海神系列,出口总额可达2500万美金(1.45亿港币)。这还是我们的产能依旧不足的缘故,不然能接更多的订单。”
“这么多?”陈光良也是欣喜的问道。
整个香港生产总值在去年是突破至113亿港币(前世为89亿不到),那仅荣昌游艇制造厂就占据了1.3%左右。
相当的恐怖!
另外一方面,二战后的十年时间,全球每年的游艇产量在3100艘,产值5200万美金。
刘招宪说道:“主要是全球游艇市场从五十年代中后期井喷式爆发,仅去年(1964)美国的舷外挂机动力艇的销量就已经突破4.5万台,今年预计能突破五万,甚至更高。这是非常罕见的,美国那边已经燃起游艇热,就和当年的汽车普及一样。”
难怪,如此庞大的市场,哪怕荣昌游艇喝口汤,也足以吃到撑。
陈光良说道:“那我们今年或者明年的产能,还能不能提高一些?”
“能”刘招宪说道:“今年1000艘只是我们的保守产量,而到了明年,我们两家工厂至少可以生产出1200艘游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