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去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大厅的吊扇慢悠悠转着,将文件柜的阴影投在斑驳的墙面上。雷宜雨推开会议室的门时,李维民正在窗边通电话,藏青色中山装的袖口沾着咖啡渍。
“……不可能提前……“他对着听筒低语,瞥见雷宜雨后立即转了话锋,“好的,下午把防汛报告送来。“
电话挂断的瞬间,窗外传来密集的车铃声。李维民快步拉上窗帘,指节在桃木桌面上敲出三个数字:3、2、7。
“林专员今早去了车管所。“
雷宜雨在会议桌前坐下,袖口无意扫过桌面的水渍,留下蜿蜒的痕迹。“为了车牌申购?“
“表面上是。“李维民从公文包抽出份文件,封面印着《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但他调阅的全是江城速运的档案。“
文件第三页被折了角,雷宜雨翻开看到用红笔圈出的一段:“特许经营车辆需配备反光防伪牌照“。页边空白处有人用铅笔写了几个数字,墨迹很新:1800、48、327。
“央行特派员明天到。“李维民突然说,“带着总行的金库审计组。“
窗外车铃声又响起,这次更近,像在楼下。雷宜雨合上文件,数字在他脑海中自动排列组合:1800度是合金镀层剥离的温度,48小时是盐水浸泡时间,327则是国债期货合约代码——周瘸子把所有线索都缝进了自行车物流网。
“车牌申购什么时候重启?“
“明天中午。“李维民的声音压得更低,“正好是审计组到武汉的时间。“
雷宜雨走向窗前,掀开窗帘一角。楼下的江城速运骑手正在分发新帆布包,每个接过包的人都会摸摸左耳——这个动作在阳光下清晰可辨。
“帮我约武钢的刘总工。“
“现在?“李维民皱眉,“他正在处理三号炉事故调查……“
“就说我想谈防汛钢材的事。“
正午的阳光将吉普车的仪表盘晒得发烫。苏晚晴在后座摊开水文图,红蓝铅笔标记出最近三个月长江汉口段的盐度峰值。
“每七天一个周期。“她的笔尖在三个日期上点了点,“每次都在江城速运车牌发放前一天。“
雷宜雨转动方向盘,车子拐进一条窄巷。巷尾的修车铺前停着几辆改装过的自行车,车尾牌照用布套罩着。穿工装裤的师傅抬头看了眼吉普车,突然转身钻进里屋。
“要跟吗?“老吴的手已经搭在门把上。
“不用。“雷宜雨踩下油门,“先找刘总工确认件事。“
武钢办公楼的走廊里飘着钢铁与机油的气息。刘总工的办公室门虚掩着,传出激烈的争论声:“……化验单明显被改过……三号炉的配方……“
雷宜雨轻叩门框,里面的声音戛然而止。刘总工拉开门的瞬间,白大褂领口还沾着新鲜的黑灰。
“雷总来得正好。“他侧身让路,办公室里的另一个人立即收起桌上的文件——是央行武汉分行的王科长,袖口别着“防汛检查“的红袖章。
“打扰了。“雷宜雨的目光扫过王科长耳垂上的创可贴,“来请教钢材抗腐蚀的问题。“
刘总工倒了杯茶,瓷杯底印着“1958年防汛模范“的红字。“三号炉确实出了点状况。“他瞥了眼王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