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先生猛然抬起头,颤抖着质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白榆哂笑道:“你好歹也是文化人,连这么明显的暗示都听不懂吗?”
阎先生惊慌的叫道:“果然是你!你如今连装都不装了!”
白榆莫名感到有点好笑,为了念头通达,回应了一句说:
“不装了,我摊牌了!我就是一个又黑又恶的锦衣卫小旗!但我更喜欢你之前桀骜不驯的模样。”
威胁完前院癞蛤蟆老阎,白榆就走出了大杂院,寻思着再去买两斤肉改善伙食。
他还没走到胡同口,就看到有个三十多岁的文士迎面走过来,行礼作揖道:“可是白同案当面?”
同案?听到这个称呼,白榆感到有点陌生,但又有点新奇,这是另一个圈层的交际术语了。
虽然听着像是同案案犯的意思,但在这时代确实也是一种文化人称呼。
乡试、会试一起上榜的叫同年,乡试之前一起上榜的就叫同案。
在当代读书人观念里,能一起考中、同登一张榜是特殊的人脉关系,可以类比于后世的“老同学”。
眼前这个三十多岁的文士称白榆为“同案”,很明显就是在刚结束的府试中一起考中上榜的人。
白榆照葫芦画瓢的还了一礼,问道:“向来素昧平生,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那人自我介绍道:“在下姓甄名智,乃是东城那边人氏,今日特意来拜访白老弟。”
白榆谨慎的问道:“不知有何贵干?”
甄智回答说:“这路上也不是说话地方,不妨我做个东道,去西院胡同东口的得意楼,要上几斤羊肉,边吃边说。”
白榆立刻本能的警觉起来,对方居然对自己的喜好如此清楚,连喜欢吃得意楼的炙羊肉都知道?
于是白榆又试探道:“得意楼价格不菲,我无功不受禄,怎么好意思让你破费?
你如果真有事情,不妨先在这里说了。”
甄智便道:“过来时在宣武门大街上看到一处茶舍,还算雅致,可以先移步到那里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