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宇的妈妈握着李桂兰的手,感激地说。
小宇挠了挠头,“李阿姨,我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以后可能不能经常来吃您的馄饨了,但是我会想您的。”
李桂兰笑着说“好孩子,真争气,以后去了大学要好好学,常给阿姨打电话”
,转身去厨房煮了两碗馄饨,“今天阿姨请客,吃了这碗馄饨,以后顺顺利利的。”
小宇和他妈妈吃得很香,临走时,小宇还抱了抱李桂兰,“李阿姨,谢谢您。”
四月的时候,王婶的女儿回来了,专门来面馆感谢李桂兰,给她带了很多外地的特产。
“李姐,谢谢您照顾我妈,要不是您,我都不知道我妈病了,您真是个好人。”
王婶的女儿红着眼圈说。
“都是邻居,应该的,王婶人好,我们都喜欢她。”
李桂兰笑着说,心里却有点不好意思。
夏天的时候,小勇毕业了,拿到了厨师证,还在学校的技能比赛中拿了奖。
他没去别的地方找工作,而是回到了面馆,跟李桂兰一起打理。
“妈,咱们现在就开始装修吧,我都联系好装修队了。”
小勇兴致勃勃地说。
“好,都听你的。”
李桂兰看着儿子,觉得无比踏实。
装修的时候,邻居们都来帮忙,张大爷帮着看材料,王婶帮着收拾东西,三楼的小赵帮着联系工人,大家热热闹闹的,像一家人一样。
面馆重新开业那天,来了很多顾客,都是老熟客,还有小勇的同学和老师。
招牌换成了新的,红底黄字,比以前亮堂多了,店里也扩大了,摆了六张桌子,墙上还挂着小勇的奖状。
小勇穿着白色的厨师服,站在灶台前,熟练地下面、做馄饨,李桂兰在旁边帮忙,脸上满是笑容。
张大爷吃了一碗阳春面,说“还是这个味儿,比以前更好吃了”
,王婶吃了一碗杂酱面,说“小勇的手艺跟桂兰一样好”
,小宇也来了,放暑假回来,吃了一碗馄饨,说“还是李阿姨家的馄饨最好吃”
。
晚上关店后,母子俩坐在店里,看着新装修的店面,都很开心。
“妈,今天累坏了吧?”
小勇给李桂兰倒了杯热水。
“不累,高兴。”
李桂兰喝了口热水,心里暖暖的。
她想起二十年前,跟老周刚开这家面馆的时候,那时候条件不好,店面小,冬天冷夏天热,老周每天跟她一起熬汤、揉面,虽然辛苦,却很开心。
后来老周走了,她一个人撑着,那时候觉得天快要塌了,不知道怎么把小勇养大,怎么把面馆开下去。
可是慢慢的,有邻居的帮忙,有熟客的支持,有儿子的懂事,日子就这么过来了,有眼泪,有辛苦,可也有欢笑,有温暖。
她抬头看了看窗外,老城区的路灯亮了,昏黄的灯光照在马路上,偶尔有行人走过,很安静。
小勇在旁边收拾东西,动作很麻利。
李桂兰想,生活确实不是诗篇,没有那么多浪漫的句子,没有那么多完美的结局,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是熬汤揉面的辛苦,是孩子考不好时的焦虑,是亲人生病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