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20个零件同时亮起,像是一串串联的灯笼。“联动成功!”小李的声音带着哭腔,他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20个零件的能量数据,完美地汇聚到核心接口,形成了一条稳定的“能量河流”。
那一刻,叶云天走到图纸前,伸手触摸那些熟悉的零件——重力模块、透视镜片、合金核心……每一个都承载着一段记忆:小学的好奇、初中的探索、大学的解析、创业的艰辛。这些记忆像拼图一样,和零件一起,拼成了“云月号”的雏形。
2024年12月,“云月号”的原型机终于完成。它像一艘缩小的宇宙飞船,长5米,宽3米,高2米,外壳是用特殊合金打造的银灰色,机身布满了与图纸对应的纹路,20个零件分别嵌在机身的不同位置,核心接口位于驾驶舱正前方,闪烁着淡蓝色的光芒。
“这就是‘云月号’?”老郑绕着原型机走了一圈,眼里满是震撼,“我造了三十年机器,从没见过这么精密的结构。”
叶云天点点头,抚摸着机身的重力模块,轻声说:“‘云’是我的名字,‘月’是月瞳的名字,也是我们对时空的向往——像云一样自由,像月亮一样永恒。”
林月瞳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份测试报告:“核心能量输出稳定,时空锚点校准误差小于0.001毫米,下一步可以进行模拟时空穿越测试了。”
叶云天望向窗外,2020年的阳光正好,实验室的玻璃上反射着“云月号”的身影。他想起了2008年高中毕业前,和林月瞳在阳台的“秘密基地”里约定“长大要解开零件秘密”;想起了2009年大学实验室里,两人发现镜片违背物理规律时的震惊;想起了2013年收到图纸时,那种“终于找到答案”的顿悟……所有的“因”,都在这一刻汇聚成了“果”——“云月号”的诞生。
但他也隐隐感觉到,图纸上似乎藏着未被发现的秘密。一次调试时,他偶然发现图纸边缘有一段模糊的纹路,像是被刻意抹去的标注,能量探测器扫过的瞬间,会出现短暂的“时空紊乱”提示——这让他心里多了一丝警惕,却也更加坚定了探索的决心。
“准备模拟测试吧。”叶云天转过身,看着团队成员们期待的眼神,“我们花了近十年多等待,花了五年研发,现在,该看看‘云月号’能带给我们什么了。”
控制台的灯光亮起,“云月号”的机身纹路开始闪烁,淡蓝色的能量流在零件间流转,像是唤醒沉睡的巨人。2024年年的这场模拟测试,不是结束,而是2025年那场“消失”实验的序章——所有的回忆、努力、期待,都在这一刻,埋下了通往未来的“因”。
实验室外的风穿过窗户,吹动了桌上的零件接收记录册,页面停留在2009年9月那一页,上面画着那个暗银色的重力模块,旁边是19岁的叶云天的字迹:“我的秘密宝藏。”而在记录册的最后一页,叶云天写下了一行清晰的字:“使命未完,探索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