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帝意一出,朝野鼎沸,勋贵惧其权分,世家忧其位摇,儒教耆老亦虑道统紊乱,礼制崩坏。纷纷上书,或言‘文武有常,不可轻授’,或谏‘民智过开,恐生祸乱’,廷议月余不决。’
勋贵世家、甚至儒教齐齐反对.
再翻一页,丁岁安吓了一跳。
《宁史.逆臣传.陈构》.陈构,是大吴皇帝的名讳,还被列在了逆臣传中?
‘革新二十七年冬,帝力排众议,强推新政。诏书既下,天下寒庶鼓舞,然豪门怨怼日深。帝之义子、骠骑大将军陈构,素以恭俭闻,实藏祸心,暗结武勋姜、杜、高、韩、王、徐六姓,密谋于暗室。六姓者,皆以军功显赫,恐新政夺其立身之基,遂生异志。’
六姓正是大吴异姓六王的姓啊!
吴帝,竟曾是宁帝义子???
《宁史.妖族志.补遗》
‘革新二十七年秋,陈构阴遣心腹,北出边关,密联三大妖尊,许以共享天下,乞为外援。妖尊率其徒众,潜行入关,匿于六姓京外别业之中。’
共享天下?三大妖尊?
莫非这就是国教来历?
‘二十八年春,帝早年征战旧疾复发,卧榻不起。陈构窥得时机,借探病之名,引三妖尊入宫闱。是夜,宫门落钥,构联手妖邪弑帝于寝殿。帝崩,年五十有八。六姓遂率兵并妖众突起发难,控制宫禁,屠戮忠臣,血洗京师。’
“.”
《宁史.儒教篇》
‘儒教学宫早得密报,知构等将行大逆。然其与门人议曰:‘帝行新政,实悖圣贤之道,近乎苛暴,若身死,其政必息,儒道可保无虞。’
遂闭门不出,约束子弟,坐视巨变而无为,帝崩祸起,乃假悲恸,率群儒上表,请构继位,以安人心。实则为六姓及陈构遮掩弥缝,助其掌控大局。’
残篇至此,再无后续。
怪不得.周悲怀将这些内容撕了下来。
陈构密结妖邪,弑君篡位,大逆不道.但儒教坐视不管,冷血旁观,何尝不是助纣为虐。
确实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