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一民一边拆信,一边诧异地问道:“你要去塞罕坝,现在那边可是天寒地冻!”
“不止,暴风雪几天都没停了,我到那里也得等天好了再上山。我身为一个记者,得把他们的事迹报道一下,让所有人知道他们的努力。以往也不是没人报道,可惜只是简单的报道,引起的议论不大。
现在不一样,有了你这篇再去报道肯定能引起轰动,说到这里,又是借了你的东风。”
于佳佳说完后,犹豫了一下又坦诚地说道:“像我们这样的记者很多,尤其是我年纪轻,基本上采不到重要的新闻,要想做出成绩,就得去那些老同志们去不了的地方,冰天雪地的没多少人愿意去。
跟他们种树相比,我是带着私心的。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我好像做了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情,拿他们的受苦经历换我的名声一样。”
于佳佳说到最后有点愧疚,刘一民能理解她这种想法,出言安慰道:“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能这么做就已经很厉害了,写好报道就是你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在信上塞罕坝的工人感谢刘一民写的,让大家看到了他们治沙的辛苦,还告诉他,山上也养了一只狗。他们大部分人山上林场住了两代林场工人,最年轻的77年才上去。
并告诉他现在他们治沙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邀请他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前往塞罕坝。
“我是想给他们带几本你的签名杂志,多了我也带不了,另外带一封你的回信,刘一民同志你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