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被称之为“群众奖”。
“我们也可以举办类似的评选活动,例如最受大家喜欢的青年作家。《大众杂志》印出选票的那一期,往往是销量最好的期数之一。我们想要在青年群体扩大咱们中青报的影响力,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如果刘一民听到了于佳佳这样说,肯定会竖起大拇指,咱们的于佳佳同志,已经初步具有流量思维了。流量在哪儿,报纸在哪儿!
徐住庆饶有兴趣地站了起来,打量了一下于佳佳,饶有意味地说道:“你对刘一民同志挺有信心,你没想到万一选出来的不是刘一民,而是其他人呢?”
“我相信。”于佳佳笑着说道。主编一站起来,她就知道这事儿能成。
徐住庆在屋里踱步后,还是摇了摇头:“还是不妥,万一选出来的不是他,这不成了干扰作协同志们的工作了,作协的同志肯定会有意见的,咱们报社的任务不是给各个部门添乱。”
“您为什么不问一下作协同志们的意见呢?”于佳佳反问道。
徐住庆听到后,眼前一亮,是啊,询问一下作协同志们的意见,如果他们愿意选一下,那报社就做个顺水人情,不管出了什么结果,作协自己捏着鼻子认。
于佳佳本来想说的是,不管选的谁,但数票的权利在他们手里。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敢说,怕徐住庆跳脚。
徐住庆给作协打了一个电话,作协的人回复自己要汇报一下。
“你们作协尽快给出意见,现在这个事情大家议论很多,议论的多,就容易走偏。我们这个也是为了你们作协的工作考虑,请务必在今天下午五点之前给出意见。”
挂断电话,徐住庆露出老狐狸一般的笑容,看向于佳佳说道:“我们现在就等作协的同志们电话,另外你的这篇文章我改一下,你再重新组织一下稿件。改好之后,召集编辑部的同志们,开一个会。”
于佳佳拿着稿子走出主编办公室,长呼了一口气,此事算是成功了一半。刘一民同志啊,刘一民同志,咱们两个的阶级友谊,我只能帮到这里了。
在燕大,刘一民接到了作协打过来的电话,让他去领一笔200块钱的费用。刘一民看了一下课程,发现今天没课,于是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作协。
“刘一民同志,咱们代表国家出国,都要换一身行头,代表咱们国家的形象,一身蓝色的中山装总归是不适合的。第一次出国的,会发放200元的置装费。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