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人民文艺》这一份。”
“那应该是还没到,我看《延河》《花城》《钟山》都转载了,其余的杂志我不清楚,这些跟原稿费比起来不好比,但是加起来绝对不是小数目。”
崔道逸语气略显激动,重要的不是稿费的多少,是这么多家杂志转载,这是对作品质量的认可。
当然,有没有偷转载稿费的存在,那当然是有的。大杂志作者能关注到,但是一些小杂志还真关注不到。
给不给全看良心,而且给转载稿酬的标准也大有文章,30%左右,杂志社给钱比平均线低的情况也有。
“师兄,这些名单我记住了哈哈哈,不给我找他们。不过这几家的名气都大,也干不出来这种事儿!”
崔道逸拍了拍肩膀说道:“是这个理儿!不过还是大型的杂志社好,比如,我们《人民文艺》这种国字头的。”
刘一民啧了一声:“师兄,你是什么时候都不忘推销。”
“本职工作不敢忘啊,听说你的剧本已经开始排了?”崔道逸好奇地问道。
“对!”
“剧本还是在《剧本月刊》上发?”
“哎呦,师兄,你连这个也惦记。我已经把稿子递给万方师姐了,不过不会那么早发,在出来之后才会发表。”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行,明白了。还有个事儿,就是你的散文的事情,你记得多写,阿坝的事情也可以写嘛,上学以前的可以写,争取早点出散文集,我还等着收藏呢!”
“明白了,到年底前,就忙活这几件事儿!有件事情,中秋节前,咱们一块去看看李记同志的夫人李晓为同志吧!”
一九八零年九月二十三号是中秋节,距离今天也没有几天了。
崔道逸表情虽然没什么变化,眼睛中的诧异还是被刘一民捕捉到了:“行,咱们一块去。我看就这周日吧,编辑部休息。”
“行!“
《人民文艺》给刘一民的转载稿费标准是百分之四十,一下子回血了八百块钱。
刘一民将钱放到了挎包里面,《人民文艺》还真是自己的财神爷。
回到四合院里面,刘一民改了改《驴得水》的剧